44.发动驱张运动(8)

44.发动驱张运动(8)

文化书社不是单纯地出售进步书刊,还想方设法地为那些无钱购买书报的人提供阅读机会和方便,动群众阅读进步书刊。***书社在房屋本来就小的社内挤出地方,设立了书报阅览处,陈列各种新书报刊供大家阅览、选购。在报上刊登“介绍新著”、“通告好学诸君”之类的广告,对新书报刊广为宣传。此外,书社还印制一些广告宣传单,随书社所售书刊附送。书社出售的《新青年》第八卷第一期(1920年9月1日出版)中,就夹有由**执笔起草的以“文化书社同人”落款的两分传单:《文化书社敬告买这本书的先生》和《读书会的商榷》。

《文化书社敬告买这本书的先生》中说:“先生买了这一本书去,于先生的思想进步上一定有好多的影响,这是我们要向先生道贺的。倘若先生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因着自己勃不可遏的求知心,再想买几本书看——到这时候,就请先生再到我们社里来买,或者通信来买,我们预备着欢迎先生哩!”并向读者介绍说:“我们社里所销的东西,曾经严格的选择过,尽是较有价值的新出版物(思想陈旧的都不要)”。“我们的目的一一湖南人个个像先生一样思想得了进步,因而产生出一种新文化。我们的方法——至诚恳切的做介绍新书报的工作,务使新书报普播湖南省。”

《读书会的商榷》中说:近来有许多人提倡“读书会”,我们觉得这个办法实在很好,其好处有三:1.一个人买书看,出一元钱只看得一元钱的书。若合五个人乃至十个人组织一个读书会买书看,每人出一元钱便可以看得十元钱的书,经济上的支出很少,学问上的收入很多。2.中国人的“关门研究法”,各人关上各人的大门躲着研究,绝不交换,绝不批评,绝不纠正,实在不好。最好是邀合合得来的朋友组织一个小小读书会,做共同的研究。3.报是人人要看的东西,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好方法。每月每人随便出几角钱,合拢起来钱就不少。除开买书之外便可多订几份报,这样,便立刻变成不出门知天下的“秀才”了。岂不很好。上列的好处,如你先生觉得还不错,“读书会”这不西,何妨就从你先生组织起呢?若要备新出版新思想的书、报、杂志,则敝社应有尽有,倘承采索,不胜欢迎。

**为文化书社制定了一套民主管理制度。书社实行经济公开,会务民主,帐目有日算、月算、半年算三种,每隔半年在《社务报告》上公开营业况,并将《社务报告》在报刊上登载或印成小册子给全体社员。**在1921年4月的《社务报告》(第二期)中指出:“中国人营业,总是秘密主义,除开他窝子里的人以外,谁都不能讨出他的消息。这种秘密主义,实在是一种罪过。一个人光明正大做事,为甚么不能将底子宣布出来呢?文化书社是一个社会公有的机关,并不是私人营利,我们为避免这种罪过,乃反秘密而采彻底的公开,将社里一切形,彻底宣布于社员以外。”**为书社制定的一套民主管理制度,使书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鉴于文化书社只是经销书刊报纸,没有自己的出版物,**在《社务报告》(第二期)中提出了文化书社的扩展计划,即计划组织一个“编译社”和一个“印刷局”,以与书社的“行”连为一贯。这样非多邀同志和多筹款不可,因此,“希望有力的同志,助我们一笔大一点的款子”。

文化书社从1920年9月开始营业,到1927年马日事变以后被许克祥查封,历时近7年之久。其间,由于社务日益展的需要,社址1922年从潮宗街迁到贡院西街,1926年又迁到水风井。7年间,文化书社努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展。湖南成为当时销售新书刊最多的省份之一。1925年9月,湖南《大公报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文化书社“专以介绍新文化书籍为务”;“全国新文化书籍销行多者,推湖南和四川”;“销行新出版物最力者为文化书社”。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4.发动驱张运动(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