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
相聚与分离
1945年初,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英、美、苏等强国领导人为了彻底击溃法西斯势力,为重新安排战后的世界秩序而纵横捭阖。面对日益**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和生气勃勃的延安政治实体,美国对华政策举棋不定。罗斯福说:\"我一直在同那里的两个政府合作。我打算继续这样做下去,直至我们能使它们联成一体。\"是扶蒋**,还是抛弃国民党**政权抑或是把国共两党撮合在一起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大致说来,最初,参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外交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以便击溃日本侵略军。但在如何促成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熟悉中国事务,了解中国政内幕的外交官都认为,美国政府应当重视**势力的存在,这股势力正在蓬勃展,按照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他们很快会赢得胜利,或者最终将赢得人民的支持,所以应当与他们积极展关系,以防止他们的政策偏向苏联。对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他们看不到他存在的希望——国民党政治上失去了民众的支持,而又坚持黑暗的独裁统治,又不打算和不敢进行民主制度的改革。不过他们认为还不应当抛弃他,而应当积极促进它的改革,帮助他们走上美国的民主政治道路。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蒋介石的政权是有希望的,**的势力是可怕的,应在支持蒋介石为中国领袖的前提下,限制**的势力,给**一些参政机会,以避免不利抗战,生双方的内战。
赫尔利一手撮合的国共谈判流产后,他离开了中国,直到1945年元月,他才从华盛顿启程,带着正式任命他为大使的国书飞到重庆。赫尔利袒护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他给部下下达了这样一道口令:\"对蒋介石不利的任何事都不要通过外交渠道告知华盛顿。\"并说,除非经他签字,否则任何材料不得上报。
一位部下争辩说,要是华盛顿除了对国民党有利的报外,别的什么也收不到,那会给他的决策造成错觉。同时,他承认,就在不久前给华盛顿去了一些使蒋介石很不高兴的报,并拿了一本副本交给了赫尔利。
赫尔利立即气得暴跳如雷,吼道:\"你是说你把这个报已经出了。有人犯的错误比这还轻,都被我枪毙了。\"说着,他真地掏出了手枪,虽然他没有开火。等到赫尔利的气消之后,才把武器装进套子里,强硬地说:\"我说美国政策是什么,就是什么。从现在起。\"
据戴维斯回忆:\"我记得到1944年12月,赫尔利将军并未得到华盛顿方面的训令,就公然宣称:美国的政策是无条件地支持国民党政府和蒋委员长。\"
然而1944年5月的美国国务院文件仍是美国并未承担任何况下都支持国民党的义务。1945年1月,华盛顿告诉魏德迈:\"中国最终不一定要在蒋介石领导下统一起来。\"
尽管赫尔利已经开始执行一种袒护蒋介石的外交政策,而其他外交官和美军系统的迪克西使团仍然执行着同两个中国政府打交道的灵活的外交政策。
1944年12月15日,迪克西使团的主要成员——包瑞德上校、戴维斯和战略报局的伯德中校飞往延安,他们是替魏德迈的参谋长麦克卢尔前去探听**可能提供的帮助问题。
这时,最后击败日本虽是时间问题了,但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仍处于绝密状态之下。军界的许多要人对于原子弹的况也不了解。他们普遍认为,对日本的最后胜利仍需要在中国沿海登陆,实行大规模决战。所以,人们就考虑在山东沿海地区登陆,集中重兵,给予日本以致命的打击。选择山东作为登陆的地点,自然需要中**队的接应和军需的供应。当时国民党的势力在大西南,当地活跃的抗日武装均是**领导下的游击队。很显然,这一战略实施方案必须得到**军队的配合。
包瑞德、戴维斯、伯德一行到延安,就是要与**的领袖商议如果美军在山东沿海**控制地区登陆,如何准备同美军进行合作问题。这个建议涉及25000名美国伞兵的军需供应问题。这显然是**与美军直接进行合作的重要机会,所以他们一行的到来,延安极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