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二延安在召唤(4)

25.二延安在召唤(4)

1937年4月,尼姆在协助斯诺创办了《民主》杂志(英文)之后,离开北平,去延安搜集斯诺前一年来及采访的所有红军领导人的况。***这包括斯诺走后才长征到达陕北的朱德、贺龙、徐向前及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况。她在延安等地呆了四个月,会见了包括**在内的许多人,提出了数以千计的问题,并写了34个人物小传。后来,她根据这次采访的材料,写成了《西行漫记》的姊妹篇《续西行漫记》以及另外三本书。

斯诺对尼姆的延安之行,提出过许多宝贵的建议。他要求尼姆\"收集一切可以收集的材料,收集得越多越好\",\"只要能拍摄,什么照片都要\"。他建议尼姆抛砖引玉,设法引起**的哲学辩论,把它记录下来,写成对话的形式。

尼姆把斯诺急需的材料,及时转给他。6月13日,她托从延安回北平的王福时,给斯诺捎回她拍摄的14盒胶卷及其它材料,并提醒斯诺\"注意保存\"。

五十年来,当世界各国的读者阅读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恐怕极少有人知道该书部分章节的原始材料是由海伦·斯诺所提供;书中几十幅珍贵的照片,其中十多幅为海伦·斯诺所拍摄。所以,确切地讲,《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斯诺一次旅行的成果,而是斯诺夫妇两次旅行的产物。

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过程中,尼姆和斯诺有过很多争论,包括全书节,也有过不同的意见。斯诺要妻子把**的生平材料压缩一下,为他的书做些摘要。他准备用自己的话,把其中某些部分重新写一下,尼姆惊呆了,当即提出异议:\"可这是经典著作,是无价之作!\"她认为,**生平材料,要成为斯诺著作的心脏,成为脊梁。它以完美的形式,展示**的整个背景。她认为不应改动原材料,而应该使用**向他讲述时的原话。\"为什么呢这就像在弗治谷请乔治·华盛顿讲革命的故事一样。\"

斯诺认为不能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东西塞进书里,那要毁掉这本书的销路。在尼姆整理他的笔记时,斯诺吩咐她删掉所有那些人名、地名和部队名称。然而,尼姆在抄写时却一个也不删掉,她认为:\"这是**运动的内部秘史,尽管它有可能使某些潜在的读者感到厌倦\",但\"这会使该书在年复一年的未来,具有经久不衰的永久价值\"。

斯诺总是不慌不忙,漫不经心,而尼姆却谨慎细心,考虑周到。他们的分工是斯诺挣钱,尼姆负责其余的一切事,包括鼓励他旅行和写作。尼姆热好动,斯诺却比较务实,二人性格都很要强、都很有主见,因而也不时有激烈的争吵。这种现象从他们结婚到离异从未间断过。

他们最终在1949年离异了。几十年后,尼姆这样回忆他们在中国的这一段工作和生活,\"我想起了那两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他们是多么勇敢!他们要求于人的,甚至连相互要求对方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给予的又是那样的多,却从来不向他人诉说,甚至相互之间也从不谈论这些事。这是一段比1949年离婚的结局更完满的经历,然而那个结局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一出戏要是没有悲怆,没有不幸,没有冲突,没有善与恶的斗争,那还算什么好戏呢\"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漂亮活跃的尼姆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同斯诺一样,她是中美人民友好的见证人,同时为中美友好付出了代价。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她住在纽约北边麦迪逊的两间旧房子里,这还是40年代斯诺用《红星照耀中国》的版税买的。在普遍高薪的美国,海伦每月仅靠300美元过活,她自己也认为这是个奇迹。还在1980年时,她已经10年未交房税,共欠政府4500元税金。如果照章办事,她随时都可以被赶出家门。自打麦卡锡主义盛行时起,她出书困难了。但她从不停笔,已经写出17本书稿了,其中多与中国有关。专程去看望她的老朋友、中国作家萧乾问她:17部书稿这样无限期地搁浅,你还写下去吗海伦的回答是那样坚定:\"当然写下去,一直写到最后一息!我不是为出版商写的,我是为后世写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5.二延安在召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