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两伟人亲切会面,留下了层层悬念(3)

3. 1.两伟人亲切会面,留下了层层悬念(3)

[1]《**选集》,1991年版第4卷第1475页。[2]《**选集》,1991年版第4卷第1481页。

两伟人亲切会面,留下了层层悬念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不但准备自己于年底访苏,与斯大林会晤,而且在10月20日又致电斯大林,介绍王稼祥出任驻苏大使,同时以**中央代表的资格接洽两党事务。这样,中苏两党、两国的联系渠道完全打通,可以不失时机地开展打破帝国主义严重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斗争。秘密的电波,把**的意思带到了苏联的都莫斯科。性格多疑的斯大林看着**那热友好的电文,禁不住内心愧疚,左右为难。他轻轻地把电文放在桌面上,取出他那特制的烟斗,装烟、点火,抽起烟来。一团团的白烟,从斯大林的嘴里出来,袅袅上升,变化以各种形态。斯大林望着那变化无穷的烟气,已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他觉得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简直似个神秘难测、变化无常的奇特世界;中国革命,又像个勇猛豪强、力大无比的雄狮,令人难以驾驭!为了中国革命,他不惜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花费过多少心血啊!然而,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几次,甚至是事与愿违,妨碍了中国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斯大林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身上。因为蒋介石不仅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而且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斯大林记得很清楚,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初期,他还看不起**和中国**人。他对美国代表霍普金斯说过,中国,包括**在内,在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统治全国的领导人,由于苏联不愿与一个分裂的中国谈判,斯大林准备支持蒋介石总统及其政府。[1]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曾向美国总统作出过保证。这在美国总统杜鲁门极其机密的备忘录——《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的说明》中记载着:“一、斯大林全力促进由蒋主席领导的中国统一;二、战争结束后,中国应由蒋主席继续领导。”[2]蒋介石动内战、挥起屠刀,**带领中国**人奋起抵抗的时候,他曾向**和**中央过电报,要他们不要抗争,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坚强勇敢的**,顶着国内国外的巨大压力,带领中国**和中国人民,坚持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同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艰苦的较量。现在,中国形势的展,和斯大林当初预计的相反,貌似强大的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被**领导的中国共

[1]梁敬錞:《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内幕》。[2][日本]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1册第41~42页。

7

8

**与斯大林

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打垮了。**领导的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以新中国国家元和中国人民领袖的资格要到苏联来,要和斯大林会晤,这必然会使斯大林感到尴尬、难堪。所幸的是,在中国解放战争中,他见蒋介石和美国打得火热,把大量的美军引入中国;而**则领导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很快地在东北打开了局面。于是,斯大林下决心调整决策:由支持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开始转向支持**和中国**人。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斯大林的沉思。马林科夫进来,询问如何给**复电。斯大林拿起**来的电报,看了又看,觉得无论措辞和语,都是正确而得体的,便吩咐马林科夫给**复电:“欢迎**到莫斯科来。”1949年11月12日,**又电谢斯大林:“感谢你欢迎我到莫斯科去。”于是,对于**赴苏会晤斯大林的各项准备工作,都抓得更紧了。12月6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洁白的雪花把京城打扮得玉砌银装,分外妖娆,阳光一照,大地生辉。北京车站,红旗飞舞,人流涌动。一列专车,整装待。**来了。他穿着一身银灰色的中山装,头戴呢帽,外罩一件大衣,从小车上下来,神采奕奕地走向欢送的人群,微笑着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告别。**访苏,是中国**和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非同一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乎全都前往车站送行。**同周恩来握手时,风趣地对这位外交能手说:“一为定,我在莫斯科等你!”周恩来轻轻地摇动着**的手,爽朗地笑着,说:“请主席放心!只等你一声令下,我们随即出!”告别了送行的人,**登上了专列,站在车门口向大家挥手致意。列车长鸣一声,徐徐驶出站台,奔向遥远的北国。**中央政治局对**访苏的决定是:**在给斯大林祝寿之后,就在苏联休息和参观;有关中苏两党两国间条约、协定的谈判,则由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随后去办。因此,**的随行人员并不多,只有陈伯达、叶子龙、汪东兴、欧阳钦和师哲等几个人。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和苏方负责中长铁路恢复工作的柯瓦廖夫也同行。此外,罗瑞卿、李克农、毛岸英负责送行。列车朝东北方向飞快地奔驰,**在车厢里读书看报。不料,专列经过天津时,现铁路上有一颗手榴弹。如果不是及时现,后果难料。专列上顿时紧张起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与斯大林(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与斯大林(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 1.两伟人亲切会面,留下了层层悬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