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三章笑我浮生真若梦(13)

86.第三章笑我浮生真若梦(13)

中文呢,自己以为总可以对付的了;科学呢,在前面也曾经说过,为大家所不重视的;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顶重要而也是242

我所最欠缺的一门。“好!就专门去读英文吧!英文一通,万事就好办了!”这一个幼稚可笑的想头,就是使我离开了正规的中学,去走教会学堂那一条捷径的原动力。

清朝末年,杭州的有势力的教会学校,有英国圣公会和美国长老会浸礼会的几个系统。而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刚在山明水秀的江干新建校舍,改称“大学”。头脑简单,只知道祟拜“大学”这一个名字的我这毛头小子,自然是以进大学为最上的光荣,另外更还有什么奢望哩?但是一进去之后,我的失望却比在省立的中学里读死书更加大了。

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是祷告,吃饭又是祷告;平时九点到十点是最重要的礼拜仪式,末了又是一篇祷告。《圣经》,是每年级都有的必修的重要课目;礼拜天的上午,除生了重病,不能行动者外,谁也要去做半天礼拜。礼拜完后,自然又是祷告,又是查经。这一种信神的强迫,祷告的迭来,以及校内枝节细目的窒塞,想是在清朝末年曾进过教会学校的人,谁都晓得的事实,我在此地落得可以不说。

这种叩头虫似的学校生活,过上两个月,一位解放的福音宣传者,竟从免费读书的候补牧师中间,揭起叛旗来了;原因是为了校长偏护厨子,竟被厨子殴打了学膳费全纳的不信教的学生。

学校风潮的生、经过和结局,大抵都是一样的;起始总是全体学生的罢课退校,中间是背盟者的出来复课,结果便是几个强硬者的开除。不知是幸呢还是不幸,在这一次的风潮里,我也算是强硬者的一个。243

大风圈外

——自传之七

人生的变化,往往是从不可测的地方开展来的。中途从那一所教会学校退出来的我们,按理是应该额上都负着“该隐”的烙印,无处再可以容身的了,可是城里的一处浸礼会的中学,反把我们当做了义士,以极优待的条件欢迎了我们进去。这一所中学的那位美国校长,非但态度和蔼,中怀磊落,并且还有着外国宣教师中间所绝无仅见的一副很聪明的脑筋。若要找出一点他的坏处来,就在他的用人的不当:在他手下做教务长的一位绍兴人,简直是那种奴颜婢膝,谄事外人,趾高气扬,压迫同种的典型的洋狗。

校内的空气,自然也并不平静。在自修室,在寝室,议论纷纭,为一般学生所不满的,当然是那只洋狗。

“来它一下吧!”

“吃吃狗肉看!”

“顶好先敲他一顿!”

像这样的各种密议与策略,虽则很多,可是终于也没有一个敢先难的人。满腔的怨愤,既找不着一条出路,不得已就只好在作文的时候,些纸上的牢骚。于是各班的文课,不管出的244

是什么题目,总是横一个“呜呼”,竖一个“呜呼”地悲啼满纸;有几位同学的卷子,从头至尾统共还不满五六百字,而“呜呼”两字却要写了一二百个。那位改国文的老先生,后来也没法想了,就出了一个禁令,禁止学生以后再读再做那些呜呼派的文章。

那时候这一种“呜呼”的倾向,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学校以外的各层社会,也像是在大浪里的楼船,从脚到顶,都在颠摇波动着的样子。

愚昧的朝廷,受了西宫毒妇的阴谋暗算,一面虽想变法自新,一面又不得不利用了符咒、刀枪,把红毛碧眼的鬼子尽行杀戮。英法各国屡次的进攻,广东、津、沽再三的失陷,自然要使受难者的百姓起来争夺政权。洪杨的起义,两湖山东捻子的运动,回民苗族的独立等等,都在暗示着**政府满清的命运,孤城落日,总崩溃是必不能避免的下场。

催促被压迫至二百余年之久的汉族结束奋起的,是徐锡麟、熊成基诸先烈的牺牲勇猛的行为;北京的几次对满清大员的暗杀事件,又是当时热血沸腾的一般青年们所受到的最大激刺。而当这前后,此绝彼起地在上海行的几家报纸,像《民吁》《民立》之类,更是直接灌输种族思想,提倡革命行动的有力的号吹。到了宣统二年的秋冬(一九一〇年庚戌),政府虽则在忙着召开资政院,组织内阁,赶制宪法,冀图挽回颓势,欺骗百姓,但四海汹汹,革命的气运,早就成了“矢在弦上,不得不”的局面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爱繁华误入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为爱繁华误入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6.第三章笑我浮生真若梦(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