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十一烈士暮年(一)(36)
10月18日下午,**在长沙接见王洪文。***王洪文危耸听地说:“我这次来湖南没有告诉总理和政治局的其他同志……我是冒着危险来的”,“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王洪文诬告说:“在政治局会议上,为了这件事,**同邓小平同志生争吵,吵得很厉害。”“邓有那样大的绪,是与最近在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总理现在虽然有病,住在医院,还忙着找人谈话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有人去。经常去总理那里的有小平、剑英、先念等同志。他们这些人在这时来往这么频繁,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1980年6月27日,王洪文在受审时就此事所作的笔供中承认,长沙告状是“恶人先告状,目的就是在**面前搞臭邓小平同志,使他不能工作,当然更不想让他当第一副总理了。”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当即批评他,并告诫说:有意见当面谈,这么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你回去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不要跟**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王洪文被迫作了自我批评,并表示一定要按主席的指示办。
同一天,**在北京找外交部的王海容、唐闻生谈话。她们二人原是外交部的翻译,后来,担任了外交部副部长和新闻司司长的职务。王海容和**还有着亲戚关系,是**的表侄孙女。**晚年体弱多病,深居简出,能到他身边汇报况的人很少,而王海容、唐闻生却能在**接见外宾时见到他。**找她们来是要利用她们陪哈特林去长沙的机会向**报告:“17日晚在政治局讨论风庆轮问题的会上,小平同志和她生争吵后扬长而去,致使政治局会议无法开下去。国务院的领导同志经常借谈工作搞串联,总理在医院也很忙,并不是在养病。小平和总理、叶帅都是一起的,总理是后台。”当天晚上,**、张春桥、姚文元以及刚刚返京的王洪文一起又把王海容、唐闻生二人找到钓鱼台十七号楼,进一步介绍况。张春桥把“批林批孔”后国家财政困难说成是国务院领导“崇洋媚外”造成的。他还把17日政治局会议比作又一次“二月逆流”。由于事关重要,第二天,王海容、唐闻生先到医院向总理汇报了**找她们谈话的况。总理说,他已知道政治局会议的况,是他们四个事先计划好要整小平同志,他们已多次搞过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已忍了他们很久。10月20日,**在长沙接见外宾以后,王海容、唐闻生就此作了汇报。**听后很生气,并要她们回京转告周恩来和王洪文: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问题要总理和王洪文一起管。他建议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总之,方针要团结,要安定。**的这种表态给了“四人帮”当头一棒。
11月12日,**在长沙会见外宾后同邓小平谈话,“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他以满意和赞赏的口气对邓小平说。邓小平回答说:“我实在忍不住了!不止一次了。她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当即表示“我赞成你!”但“四人帮”并没有善罢甘休。同一天,**在给**的一封信中,提出一份名单:谢静宜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加以培养。公开地向**伸手要官,引起了**极大不满和警觉。当天,他在信中批示:“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19日**回信,先作一番“自我批评”:“我愧对主席的期望,因为我缺乏自知之明,自我欣赏,头脑昏昏,对客观事实不能唯物的正确对待,对自己也就不能恰当的一分为二地分析。”然后,再次伸手要官:“一些咄咄怪事,触目惊心,使我悚然惊悟”。“自九大以后,我基本上是个闲人,没有分配我什么工作,目前更甚。”20日,**在**的信上批示:“**,可读李固给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至嘱。”李固、黄琼是东汉人。李固素来仰慕黄琼,曾勉励其出仕。当黄琼被招聘入朝后,却途中称病不肯前往,经朝廷敦促,才继续向京城出。在他到达洛阳近郊时,李固写了一封信给他,即**说的“李固给黄琼书”。这封信从两个方面针对当时名士专靠声名而其实不符,以致容易被人攻击的特点,对黄琼进行了规劝告诫。**很欣赏李固此文,希望**能有所领悟。可是,几乎同一时期,**又让王海容、唐闻生向**转达她的意见,建议王洪文任副委员长,排在朱德、董必武之后。**听后,立即尖锐地指出:“**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