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
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烽火在华夏大地愈燃愈烈的时候,她出生在北方一座大城市——安城。***她刚呱呱坠地,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就来轰炸了。母亲不得不抱着刚刚生下来的她随着避难的人群躲进防空洞。
她长得很可爱,红扑扑的小圆脸上有着一双大而黑的眼睛,很深的双眼皮使得这双眼睛更加美丽动人。全家人都非常疼爱她。
她父亲姓钟,父母给她取名叫丽南。一方面是因为她着实长得可爱美丽,一方面因为“丽”“离”同音,“南”“难”同音,“钟丽南”有终于逃离一场灾难的意思。
钟丽南上面有两哥一姐,父亲是天津人,小时候曾在天津一家有名的私塾里读书。他聪明又好学,能熟练背诵唐诗宋词及不少古文,又写得一手好字,深得老师的喜爱。由于父亲家境不好,读完小学,他就不能不辍学自己去谋生路。他在天津一家纱厂当学徒,后来到了东北。在哈尔滨,他信了基督教。钟丽南的姥姥当时是哈尔滨基督教会的传道士,她看丽南的父亲本分老实,信教虔诚、热心,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丽南的父亲和母亲在大教堂里举行了圣洁而隆重的婚礼。他们结婚不久,就生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东北这块土地成了不宁之地。丽南的父母在这里难以立足,他们就带着刚生下的儿子,告别了亲人,回到父亲的故乡天津。到天津不久,生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天津也难以立足,他们就逃难到西北。
丽南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尚好。父亲开着手工业织布工厂,拥有几十部木织布机,雇有一二十个工人。家中有一大院瓦房。
父亲除了织一般的布外,他还学会了织粗毛呢。这毛呢在寒冷的北方是很受人们欢迎的,呢子销路很好。她家的生活随之也愈来愈富裕。父亲结识的多是安城一些富豪,外出办事是黄包车接送。父母是基督教徒,安城大小清真饭馆是父亲常常出入的地方,以至那里的老板、店员无一不认识他。父亲是教会的长老,经常讲道让人们要行善事不做坏事。在实际生活中父亲和母亲也是这样做的。有一个叫许昌贵的工人娶不起媳妇,父亲用了几匹布的钱帮他娶了媳妇,并让他母亲来照看丽南,以贴补生活。
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丽南家的好景并不长。她出生不久,家里就遭了一次土匪的抢劫。土匪头子举着手枪,让家里人一个也不许动,任匪徒将布匹、棉纱和钱财拿走。她家被洗劫一空。
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急剧地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手工业。市场上出售的是洋火、洋布、洋面……什么都是外国进口的“洋”货。这些洋货替代了土货,中国的民族手工业纷纷倒闭,丽南家的手工织布业也不能幸免。洋布又好又便宜,手工织布卖不出去了,丽南家的工厂不久就停了工。
父亲听说离安城较远的偏僻小城市织布业还可以维持,就要搬家到凤城去。搬迁需要一大笔资金,父亲为此卖了一部分织布机。后来又要卖那一大院房子。母亲不同意,但又拗不过父亲,最后房子还是卖了。
丽南的父亲雇了一辆大卡车搬家。卡车行了大约两天时间才到达凤城。凤城的基督教会接待了他们,安排了住处。
教会有一个很大很深的院子,前后分四大段。前面是一个长方形院子,临街的一间大房是用来做礼拜用的教堂。院中间是一个四方小院。砖铺小路连接的是一排大瓦房,被称作上房。这房建筑颇为讲究,外面有又粗又大的红油漆柱子,房椽上雕饰着各种彩色花纹。听说这房最早是做礼拜用的,后来盖了新教堂,这里就空着。丽南家搬来后就住在这房里。房子太大,后来将它隔开,另外一半让给新来的住户。院中有一棵大核桃树,一棵大杏树,还有一棵樱桃树。门前空地是小花园。四方小院的后面是一个大后院,院中有高大的椿树、榆树和槐树。过了后院是一片很大的空地,长着杂草,人们不常去,而它却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