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第六十一章权力交涉(3)

423.第六十一章权力交涉(3)

若直接讲,萨摩及其身后的岩仓一派可说是幕府的政敌。***然而,倘若任由这种敌对意识展下去,以朝廷为中心的改革非但不能勤皇,还会孕育出以利用天皇为目标的极端暴政集团。

而正是因为历史上已有前车之鉴,政权才不得不移交到武人手中。倘若如今仍犯下相同错误,如何能存活于新世界中?过去的武士曾飞扬跋扈,将政权从贵族手中夺走,如今亦是同样道理,换成列强来将政权从日本人手中夺走。

列强依仗强大的武力,从印度到中国,又从中国来到日本,简直就是镰仓以前的武士集团。

因此,若不想将日本国交给这一新的武士集团,方法只有一个——重新倡导日本建国的大理想,高举万民自大自然中学到的至高道义的大旗,使众人紧密地团结在万世一系的天皇脚下。

武士团也有武士团的理想和道义,自海外涌来的列强集团必然亦不例外。日本的“太阳”道义要比列强的道义境界更高,倘若日本能够立足于此,列强亦会意识到与日本道义抗争的不利面,从而亲近日本。只有相信这一点并以此为目标团结起来,才是真正的“王政复古”,才是水户一直坚持的大义奉公。

因此,庆喜在身为执政者的同时,也在努力成为一个能创建全新日本的诚实之人。他以不应出现在将军身上的轻松态度,于在座同僚之间展开斡旋。

然而,容堂闭口不语,无意再度,岛津久光也无意走出家臣团划定的策略范围。越前的春岳对此亦束手无策,最后语气竟变得像是在责备庆喜。

他认为庆喜思虑不周,未经朝廷同意便接见外国使臣,约定开港,此举简直不可理喻。如此一来,他的意见竟与萨摩一模一样。他似乎并不记得,外交团当时来势汹汹地直接进京,企图与尚未成年的新帝直接谈判一事了。

当日,包括春岳的这些,无论众人说些什么,庆喜都未加理睬。他已经领悟到,不理不睬有时比据理力争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这是一种可悲的领悟。此举无疑是对戴着勤皇假面、完全无视国家利益的不正武力的让步,这令他感到无比难过。

当日经过商谈,最终仅仅决定了由长谷信笃和正亲町三条补任议奏、传奏的职务一事。

(庆喜变得极其谨慎。)

各方看法不同,或许也有人认为他是对自己的专断已经有所反省。

无论如何年轻,新帝都已是日本国万世一系的天皇。凝聚在新帝皇位上的建国大理想也可以称为万民幸福的原理,无论生何事,均不可侵犯。因此,庆喜一定已经认识到,兵库开港也必须得到新帝的承认……在庆喜看来,若有人如此理解亦无不可。

庆喜是一位能善辩的出色理论家,但他权且收起了政权委任于幕府这一逻辑依据,在朝廷的尊严面前俯称臣。

因此庆喜认为,这样做既能使世人做出“没错,我们神州的皇位便是如此重要”这样的觉悟,亦足以对利用天皇的夺权斗争施加当头一棒。

但实际上,这似乎也是庆喜的错觉。

对方早已忘记了皇位的尊严。皇位就在眼前,天皇正端坐其上。而他们的敌人极其畏惧这个天皇。一旦他们认为庆喜畏惧天皇,自然便会将此畏惧心理当做庆喜的弱点,展开猛烈攻击。

对于庆喜表现出的不应出现在将军身上的轻松态度,岛津久光是如何向家臣团描述的,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因为此事萨摩的举动反而变得更加执拗。藩士们络绎不绝地造访近卫家,逼其同意起用中御门和大原这二卿为议奏。

不用说,理由亦是十分简单,不过是些“若不如此便无法实现王政复古”之类的话。

最终,松平春岳、伊达宗城也与久光同行,贸然前往摄政府。

(连越前的春岳也……)

其时容堂称病,未与三人同行。但即便如此,庆喜想到此处,仍感到一种空虚的寂寞,就像被人拖入地底深处一般。

春岳对庆喜的思想和理想本该一清二楚,而他最终弃庆喜而去……他之所以离开庆喜,只有一个原因,便是有一点他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而这一点其实便是最重要的建国大理想与利己互搏的人间政治的不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德川庆喜 最后的幕府将军(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庆喜 最后的幕府将军(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23.第六十一章权力交涉(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