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如狗啃骨
“而且咸丰年间时候,英国商人又在大清贩卖鸦片,残害百姓,民不聊生,最让人震惊就是咸丰皇帝自己也开始抽鸦片。”
“老子戒了,儿子又抽,这鸦片在大清那些朝廷命官,还有皇亲国戚,后宫佳丽都没断过,道光帝因为《南京条约》的事,根本就管不了鸦片。”
“清朝因为鸦片,发生了两次战争,导致国体日益衰败。”
“咸丰的老爹道光皇帝对鸦片是恨之入骨,屡次销毁烟草,而他选的好儿子咸丰继位以后,却带头吸食鸦片,他不但自己抽,还怂恿身边的人抽,还美其名曰“益寿如意”,恐怕他爹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吧,还能护佑他吗?”
“这不正是英吉利商人喜欢看到的画面吗?”
咸丰帝还和李承乾有个爱好一样,好南风。
咸丰帝:朕没有,这是污蔑,这种东西怎么能乱写!
胡亥:你激动啥!没有,你激动啥!大兄弟你玩的真花。
秦始皇:胡亥!
胡亥:我就问问,谁不想听啊!
朱由检:咸丰帝你这么激动,更让我们觉得有此事了。
程咬金:好家伙,你这是女人也要,男人也要啊!
“据记载咸丰帝喜欢的男人是个戏子。”
李世民:这怎么和我儿差不多,这戏子是不是该取消了。
刘邦:这完全是自己管不住下半身的事,本来我们的乐趣就少,听听曲也是陶冶情操,取消啥取消。
赵构:别说,这戏子还真是细皮嫩肉的,比女人还女人。
赵匡胤:赵构你给我老实点,别想不该想的!
“一天,太监送来一份折子,咸丰无精打采地打开,还没看完,立马跳了起来:“捷报,捷报呀!”
“原来是清军在怀庆打了胜仗,重创太平军,还斩杀了一员重要将领。”
“这对于已丢掉半壁江山的大清国,也确是个好消息。”
“当日,正好圆明园的同乐园里来了一个民间戏班。”
“沉浸于胜利喜悦的咸丰也给自己找了个享乐的由头,带着太监、妃子们前去观看,一边饮酒,一边听戏,悠哉乐哉。”
“这时,戏台上有一戏子,长相俊美、身段纤细、腔调温婉,性情妩媚,着实把咸丰给迷住了,于是叫来身边太监:“快去打探,此何许人也?””
“太监慌忙前去打探,不一会就回来禀报咸丰说:“此人名叫朱莲芬,年方15,苏州人氏。”
“好,甚好!”
“正当咸丰暗自窃喜时,太监苦笑着补充了一句:“不过是个男的”。
咸丰只是惊讶了片刻,便吩咐太监将朱莲芬召入宫中。”
“朱莲芬原名朱福寿,生于苏州,是著名昆旦朱福喜的胞弟,精于昆曲,后来名列“同光十三绝”。”
“他实为男儿身,因生得肌肤白腻、神态风流,戏也唱得好,被不少达官富人召做“相公”,说白了就是男伎。”
“喜欢听戏的咸丰,每有兴致,便召朱莲芬入宫,为他唱上几段,以逃避铺天盖地的奏折和处理不完的烦心事。”
“一个月后,咸丰接到了—份奏折,上奏的是一名叫陆懋宗的御史。”
“这位御史以“忧国忧民”之心,劝谏咸丰帝要以江山社稷为重,重整朝纲,惩治腐败,解内忧,除外患,而不应迷恋女色,并要求遣散伶人,节减开支。”
“他还引经据典,列举了历代历朝君主因沉溺女色而亡国的教训,要咸丰引以为戒。”
“这份奏折短短几百字,虽没用一个脏字,却把咸丰骂的体无完肤,简直就是一个昏庸无道的亡国之君。”
“咸丰帝看完奏折,暴跳如雷:“好一个陆懋宗,就不怕我活剐了他”
身边一个太监,见状也来了个火上浇油:“奴才听说,朱莲芬原为陆懋宗所宠,定是他知道后,吃醋了。”
咸丰帝得知是有人和他吃醋,怒气反而消了一半说:“真有这样的事,给我好好查查”。
“后来得知,果真如太监所说。”
“这个陆懋宗也好听戏这口,据说还颇通音律,与朱莲芬来往甚密。”
“得知朱莲芬被召入宫后,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整日在空虚、郁闷中度过。”
“为了能让朱莲芬早日回到身旁,他冒死上书,表面上劝皇上远离酒色,一心救国,实则是含沙射影,想让皇上放了朱莲芬。”
“咸丰帝获悉真相后,无奈地笑了笑,提笔在奏折上批了14个字:“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
尽管这个陆懋宗色胆包天,敢与皇帝争风吃醋,但咸丰批了这几句话后,并没有治他的罪,陆懋宗还是照样当着他的御史。”
“堂堂大清国皇帝,竟与臣子争风吃醋,还是个男人,属实荒唐。”
“更荒唐的是,英法联军攻入BJ,咸丰在逃跑时不忘下令“携鹿同行”,保证自己有充足的鹿血饮用,以供纵欲所需。”
“八国联军我想有不少人看过他们在我们国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火烧圆明园,投影石有这段战争的,麻烦大家互传一下看看,我就不在多说了,主要在于咸丰帝。”
“咸丰帝在八国联军到来的时候,逃跑了,堂堂一个皇帝,居然还没打就已经逃跑了,逃跑的时候还没忘了自己要靠鹿补身体,把鹿也带上了。”
“其实这场仗真的不好说,别说我看不起大清,就左宗棠、冯子材都取得了对敌战争的胜利,帝国主义本身就是纸老虎,你越示弱,它就越欺负你!”
“俗语有云: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草原上落单的雄狮,也怕成群的鬣狗。”
“可是这场仗在我眼里是打不过对方的,但是我厌恶咸丰帝的逃跑。”
在咸丰跑之前,不是没有和英法联军打过,张家湾、通州先后失陷,英法联军继续西犯,于咸丰九月二十一日自郎家坟分3路进攻八里桥一带。”
“遭驻守当地的3万清军抗击,死伤千余。”
“后因大学士瑞麟等临阵先逃,胜保受伤清军溃散西撤,八里桥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