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教我负天下人”(1)
曹操这个人,因为他那句千古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影响,很多人都不太喜欢。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今传颂。
曹操,小字阿瞒,所以叫曹阿瞒。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他“少机警,有权术”,自幼博览群书,善诗词,通古学。曹操也有过人的武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未被时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劭,许劭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渐知名于世。
灵帝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族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立即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数万,随之迁为济南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八名,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中平六年,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讨伐董卓。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侯成、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撤退。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将刘备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