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宁教我负天下人”(2)

2.“宁教我负天下人”(2)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死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奸雄,他的文治武功在乱世的东汉末年是屈一指。史书评论他“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德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争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在乱世纷争、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曹操没有称帝,虽没称帝,干的却是帝王事业,有一番大的作为,其政治和军事成就远在当了皇帝的刘备和孙权之上。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当时若没有曹操这个重量级人物,那天下不知会冒出多少个大大小小的皇帝来,百姓们还不知会受多大的罪,吃多少的苦。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的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反面人物,那是受了《三国演义》里“尊刘贬曹”的影响。小说毕竟是小说,许多况下作者都丑化了曹操。但实际上曹操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既奸诈又大度,才华出众,爱读兵书,爱惜人才,又有雄心壮志,而且从不因为别人对他的羞辱或是他打了败仗而难过,总是一笑了之,就连诗词中都透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去敬重吗?

似乎除了《三国演义》与《曹瞒传》这两本明显带有感**彩的书之外,其他书籍在“曹操”这个名字的背后都有如此的字眼: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曹操的一生是戎马的一生,他的军队踏遍了整个中国的北方,使得北方一统。与此相比,中国的南部还在四分五裂,战乱不断。

说他是政治家,因为他在外交方面对匈奴及西域各国恩威并用,收复北方失地;在内政方面整顿吏治,实行屯田,使得曹魏的经济一直是蜀汉和东吴望尘莫及的。

说他是军事家,他有着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在军事实战方面,他讨黄巾、逐刘备、灭吕布、平袁绍、败匈奴,尤其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也是由他亲自一手指挥的。在军事理论方面,他亲自注释《孙子兵法》,又著有《孟德新书》,堪称军事方面的集大成者——甚至让另一位军事天才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曹孟德用兵真如神也!”至于赤壁之战的失利,有他个人的失策与客观环境的制约,他的过于高估自我能力而粗心大意才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当然不能说拿破仑有滑铁卢之败就不是军事家,因此曹操一生的战绩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军事家。

说他是文学家,因为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所带动的“建安风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之一。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无一不在曹魏的势力范围,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北方有文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气息。即便是在《三国演义》这样明显尊刘抑曹的主题下,依然有曹孟德横槊赋诗的浪漫景象,谁又能否定曹操身上散的文人气质呢!在反董卓联盟分崩瓦解之时的那《蒿里行》,可谓是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怀最真挚的表露: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历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历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宁教我负天下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