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封诸吕(上)(3)
说到这里,太后忽然想到了戚姬编的《汉语》,转过话头就说:\"废除'挟书律',《诗》《书》可以放开读,但有些书属于非法出版物,是大毒草,必须坚决禁止。戚姬编的那个《汉语》就是,什么先帝语录?多是断章取义,掺杂了不少个人错误的观点,让这样的东西流传下去,势必混淆视听,败坏社会风气。所以我提议,要全部销毁这部书,不留一本。好在当时炮制这部书的人在书的时候是做了登记的,现在只要按当时的记录把书收回来集中销毁就行了,不致让流毒扩散太大。这件事就交给左丞相陈平办理,记住我说的话,要一部不留,全部销毁。\"
大臣都看出来,太后的一番话,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作了认真思考。尽管大家都清楚太后残杀戚姬时,用的手段比任何时候都恶毒,但现在她又主动提出来放弃最严酷的刑罚,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想任着她的性子办吧。皇上听太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要更改废除的法律,一方面认为她是瞎折腾,一方面也佩服她有勇气向自己看不惯的东西开刀,自己在这方面和母后相比,还是差远了。自己当政已有若干年,对这些东西可是从没思考过啊。通过一系列的事,让他切实认识到,不论是治国,还是耍手腕,自己都还不是太后的对手。
太后的话就是法律,自有史官记下来,作为今后处理这些问题的准则。
陈平听到太后让他负责全部销毁《汉语》,知道太后还记着戚姬的仇,凡是与戚姬有关的东西都要清除干净,虽觉得这样不妥,也不敢稍有异议,坚决地说:\"是太后,我一定做到。但有一点先让太后知道,当时《汉语》共刻了三百部,有一部在您手里,一部随先帝下葬了,其余的应该都能收上来。\"
太后笑笑说:\"我那一部也交给你,陪先帝下葬的那一部估计现在也沤烂了,可以不计。即使不烂,难道还去打扰先帝不成?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啊。\"
陈平说:\"下臣不敢,只想给太后说清楚,不然到集中销毁时少了一部,有人说让我私藏起来了,岂不冤枉。\"
太后说:\"这就是你小聪明了,我还不至于糊涂到那一步。\"看看赵尧默头站在那里不说话,想他心里肯定不服,又想到他曾给戚姬出谋划策,现在又跑到自己跟前摇唇鼓舌,可见是个既没骨气又阳奉阴违之人,顿时产生一股厌恶的感觉,同时也是有意做给皇上和其他大臣看,让他们知道我吕雉可不是好惹的,当场决定:\"免去赵尧御史大夫职务,撤销彻侯封号,撵出宫廷。\"
皇上对赵尧一直比较依赖,加之他又是先帝信任的人,今见太后对这么一个有能力的人,说免就免了,很不愿,质问太后说:\"赵尧是朝廷重臣,母后说免就免,总要给个理由吧?\"
太后说:\"还要什么理由?思想保守,死抱着过去的条条框框不放,不适应治天下的需要。诸位爱卿说我说的对不对?\"太后心里想的是,先帝在时,帮助赵王母子出主意离开长安,这就是免他的理由。但这个理由摆不上台面,只好说赵尧不适应现在的朝廷工作。
众臣早已被太后震慑住了,太后现在不论说什么,他们都会随声附和。
皇上见台下站着那么多公侯将相,一个个大腹便便,相貌堂堂,在这种况下竟没有一个主持正义的,心里一阵恶心,再也不想见到他们的面孔。
刘邦平定英布叛乱时,得知朱建曾劝英布不要造反,胜利后便把朱建调到朝廷使用,委以重任。当时朝廷中陆贾和朱建都因为性刚直、能善辩受到大臣的尊重,争相与之往来。审食其恢复职务后,也想结交朱建,朱建了解到他和太后关系暧昧,是吃软饭的,便不予理睬。
一日朱建的母亲死了,陆贾来向审食其贺喜。审食其说:\"他母亲死了,我喜从何来?\"
陆贾说:\"你不要结交朱建吗?他家里很穷,母亲死了,正愁没钱安葬,这时你要肯出一笔钱作为奠仪,让他很体面地把母亲安葬了,定然对你感激不尽,从此认你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