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封诸吕(上)(10)
散朝之后,太后示意审食其留下,单独交待了几句,让他把意思转达给陈平,但不要说明是她说的。审食其会意,于当天晚上去了陈平家里。
太后掌权以来,由于她处理问题刚毅果断,绝不手软,各地的诸侯对太后都有一种畏惧感,就是朝廷内朝夕相处的那些大臣也诚惶诚恐,做起事来格外小心,惟恐惹她生气,因此外表看起来天下一时十分太平。朝廷的工作越来越轻松,过去连续上朝五天才休息一天,现在每隔五天才上一次朝。每次上朝时,太后先问问前一次上朝时议定的事落实况,没做完的继续做,存在问题的问清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然后再根据大臣凑上来的况,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如无异议,就让大臣们分头抓好落实。
到了下一个上朝日,没等别的大臣汇报前一阶段的工作,陈平上来就端出了他给已故的君臣拟定的准备追封的谥号,并一一说明原因:第一代皇帝刘邦起于微细,建立大汉朝,功劳最高,相对于现在的皇帝已是祖宗辈,拟追封尊号为高祖皇帝;第二代皇帝刘盈,以孝治国,处处尊重母后,仁德惠及百姓,拟追封为孝惠皇帝;齐王刘肥,在位十三年,英年早逝,百姓怀念,拟追封为悼惠王;太后尊翁吕文,以慧眼识高皇帝,劝其自爱,后以倾家资财帮助高帝起事,功勋卓著,拟追封为吕宣王;周吕侯吕泽独立创建了一支部队,在彭城之战失利后,成为汉军最重要的火种,是他的部队挽救了汉军挽救了高帝挽救了汉朝,但在平代之役中吕将军不幸阵亡,拟追封为悼武王;建成侯吕释之长期追随高皇帝,楚汉战争时独自带领一支部队攻下背汉附楚的赵国,建国后又担负起保卫长安的任务,为国家操劳一生,不幸于几年前去世,拟追封为赵昭王;前丞相萧何,年轻时以文无害闻名于世,高帝举事治国,典章制度多得其力,拟赐谥为文终侯;前丞相曹参,开国有大功,先任齐相,后入朝廷,以黄老之学治理天下,百姓咸称其贤,拟赐封为懿侯;军师张良,随军作战,每有奇计,高帝奉之为师,居功不自傲,功成身退,堪称世之楷模,拟赐封为文成侯;将军樊哙,忠肝义胆,武力超群,英勇善战,戎马一生,拟赐封为武侯。其他已死的将军大臣以至王侯,因在世时犯下罪责,拟不予追谥。
陈平的话让大家一时陷入追思之中,这些都是对于汉朝建立有大功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活着的人的今天。有人也注意到陈平提交的这套方案中,掺进了一些沙子,比如封三个吕姓人为王,但人已经死了,给予他们再高的荣誉,别人也不应说什么。加之考虑到太后的面子,即使明知不妥,太后不说话,多数人有屁也不敢放。
太后让大臣们讨论讨论,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见没有人提出异议,她才总结说:\"左丞相搞的这个追封意见,比较公正,也比较及时,一是对已经故世的帝王将相的功绩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褒奖,有利于激励后人,二是随着年月的流逝,在同一个职位同一个地方任职的人肯定会有更替,比如先帝,现在就已经有了两个,齐王这个职位也是,如果不从谥号上加以区分,提到他们时,往往让人搞混。所以我说这样做很好。如果大家没有不同意见,就以正式典律诏告天下,盖上我的太后玺印。\"
群臣齐呼:\"遵旨!\"
自从太后强迫张嫣嫁给孝惠皇帝后,长公主刘朵一气之下带着老公张敖去了刘肥送给她的食邑之地城阳郡,从此没有和太后见过面。刘盈死后,张嫣小小年纪就守了寡,欲嫁人也不能,至此太后也有些后悔,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有点过,有心让长公主回到长安,一块计议下步怎么安排外孙女的生活,但刘朵说什么不愿回来,母女关系陷入了僵局。可能刘朵躲在外地心一直也不愉快,正在太后为了缓和母女关系,准备恢复张敖为诸侯王时,突然传来了长公主弃世的消息,太后当时如五雷轰顶,胸口出现一阵剧烈的疼痛。
白人送黑人,一双亲生儿女相隔不远弃她而去,纵然大权在握,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残酷的现实让她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谁掌权?掌了权为谁?怎么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