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封诸吕(下)(1)
联姻
太后总揽朝政之后,先换掉了未央宫的卫尉王猛,让刘泽接任。***
还是在太后为少妇的时候,为了挽救和刘邦的婚姻危机,和两个哥哥一起拉起了队伍,响应刘邦反秦。当时她负责到高祖的老家中阳里征兵,就是在那时认识了刘泽,从此刘泽也就成了太后信得过的人。
论血缘关系,刘泽算是刘邦的堂兄弟,称呼吕雉为嫂子。因为这一点上,吕雉对刘泽不能完全放心,所以在任命刘泽为朝廷的总护卫不久,又让自己的族人吕更始担任了长乐宫的卫尉卿,专门负责对她的警卫。特别是启动分封诸吕的计划后,对刘泽更加不放心。
太后的妹妹吕媭和樊哙结婚后,先生了一个儿子樊伉,后因樊哙多数时间跟随刘邦在外,几年后才又生了一个女儿,起名叫樊俪。一双儿女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伉俪,大概说明樊哙和吕媭是一对比较美满的夫妻。
樊俪刚刚满十五岁,吕媭就和姐姐商量给她找一个什么样的婆家,让一手遮天的大姨妈看有合适的给指定一个。吕雉这时刚刚办完了少帝和外孙女的大婚,正为自己不避闲碎语,成功策划了这桩哪怕被世俗称为最大的**,也要绝对让婚姻为皇权服务的创举而兴奋,听到这个请求,她又素喜欢这个外甥女的天资聪颖、人小鬼大,某种程度上很像小时候的自己,当即有了主意,对妹妹说:\"这个事包在我身上,一定给你们个惊喜。\"
齐王刘肥去世后,吕雉让他的长子刘襄接了班,但却把齐国分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给了鲁王张偃。为了安慰刘肥的后代,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大封诸吕做好组织上的准备,太后又封刘襄的两个弟弟刘章为朱虚侯,刘兴居为东牟侯。弟兄三人中,太后听说刘章最不安分,特调到自己身边任宿卫,既是防止弟兄三人抱成一团对朝廷形成威胁,也有把刘章作为人质的意思。
刘章这时尚不足二十岁,脑子想的没那么复杂,太后封他为侯,又把他调到长安,他以为真的是重用呢,因此上来表现得忠心耿耿,做事很认真。太后看他很有胆识,有意拉拢他,希望他将来能为吕氏做事,把吕禄的长女吕冬嫁给了他。但随着刘章阅历的加深,对太后的用意渐渐有了清醒的认识,开始在太后的面前耍起了两面派。同时警告吕冬,不要当太后的耳报神,把家里的什么事都对太后说,不然先把她杀了。也是因为这个丈夫太优秀,吕冬不想失去他,同时她没有姑奶奶的那种政治**,不但有些事不向太后学舌,反而把从娘家听来的消息告诉刘章。
一次吕冬从娘家回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刘章说:\"太后准备封几个侄子为诸侯王,其他大臣都同意,只有王丞相不同意,说'高帝在时,曾与诸臣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惹得太后很生气,准备撤他的职。\"
刘章说:\"真有这回事?明知高帝有在先,太后还起意做这种事,她是欺负刘家人年龄弱小啊。我一定要阻止这件事。\"
吕冬说:\"连王丞相都阻止不了,你怎么阻止?我给你说是要你知道这件事,并不是要你去冒险。\"
刘章说:\"只要是有血性的刘家人都不能坐视不管,我可告诉你,你现在是刘家人,不要把我卖了。至于怎么阻止,我自有办法。\"
吕冬生气地说:\"我要想卖你,就不对你说了,真是不识好人心。\"
这年的夏天,宫中举行伏羊节,太后宴请群臣,为让大家喝得高兴,太后让刘章做监酒官,要求不准赖酒、欠酒、逃酒,凡做不到者由监酒官执行处罚。刘章说:\"我是行伍之人,最崇拜爷爷酒后斩蛇的气概,喝酒如打仗,请允许我按军法处置不听酒令者。\"
太后看这小子说话办事干脆利索,从心里喜欢,但并没把他说的话当成多认真的事,随便说了一声:\"可以。\"
让太后没想到的是,刘章作这番请示的时候,心里早存了一个念头,他看今天在座的,除了朝中大臣外,多是吕姓的亲属和族人,有意借机打击一下吕姓的气焰,让他们知道刘氏后继有人,不会让姓吕的随便夺了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