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个人的国家记忆(4)
那就是大庆油田现,并非靠的力学构造理论,而是大地陆相生油理论。10年前,我有幸为大庆油田现而写过一部报告文学,这部报告文学因为涉及\"一面红旗\"的问题,而被当时的一名主管工业部门的副总理批评过,其实这位副总理并不真正知道大庆油田到底是以什么理论现的,他也是出于无奈,为防止这种\"陈年旧事\"再起什么风波。然而围绕大庆油田现的科学技术争论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不弄清楚,对中国的科学展史和石油工业史都是有害无益的。遗憾的是有人并不想这么做。
康世恩是学地质出身的,他心里清楚,至少他清楚两件事:一是松辽油田即后来的大庆油田现的理论依据是陆相生油理论,这个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潘钟祥教授和黄汲清先生。潘钟祥教授死得早,又没能参与大庆油田现的具体工作,所以黄汲清和谢家荣及翁文波先生成为了主要的根据陆相理论找油的实践者和决策者。特别是他们在1955年1月20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石油普查工作会议上商定的《关于1955年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的方针与任务》中,就已经点明了松辽地区作为重点石油地质普查的对象,及1年后由黄汲清领导、翁文波等人参加绘制的新中国第一张《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更加清楚无误地划定了松辽地区是中国未来找油的主要方向,这张《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现在只有一份保存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
10年前在黄汲清临终前的几十天前我采访过他,他给我讲起此事,也明白无误地证实:\"我国东部几个大油田普查工作是1955年初在当时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简称'普委会')的直接主持下开始进行的。当时我作为\"普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提出了把华北平原、松辽平原、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四川盆地作为'普委会'找油的四大重点地区。
'普委会'采纳了我的建议,并很快作了部署,开展了工作。我的建议是根据'陆相生油'理论(这一理论是我国地质学家潘钟祥教授和我在40年代初期分别提出和展起来的)和我的大地构造观点,并结合我国多年来的地质工作实践而提出的。这一历史事实是'普委会'广大干部、技术人员都知道的。在这之后,我又编制了《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区图》,把上述四大地区用橙红色明确圈出……\"(引自黄汲清于1978年1月11日写给邓小平的信)。其实关于黄汲清运用大地构造理论,最早肯定我国包括松辽等平原有石油的历史记载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石油》一书的第162页有这么一段话:\"从瑞士留学回来的黄汲清是我国最早涉及石油领域的地质学家之一,他在1935年就指出:'据大地构造学理论,我认为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带都有可能储油。\"科学理论的先导作用的意义我们不用多说也会明白,因而历史和后来的实践都证明了松辽(即大庆)油田的现,毫无疑问是以黄汲清、谢家荣和翁文波等老一批地质学家的陆相生油理论有着不可否认的直接关系。在采访黄汲清的同年,我又有幸采访了石油部的翁文波先生,在提及现大庆油田的理论贡献时,翁文波先生非常明确地告诉我:陆相生油理论确实决定和指导了大庆油田的现工作。
黄汲清和翁文波是新中国五六十年代最重要的地质学家,他们俩人关系之好,除了共同的事业追求外,还有一层非常深的特殊关系:黄汲清的恩师之一是翁文波的堂兄翁文灏,而翁文波在1936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在面临下一步学什么做什么时,得到过时任中央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的黄汲清的建议,黄说你既然学了物理专业,就应该使自己拥有世界水平的知识,到国外去学物探专业,中国地质事业前景很大,可物探的人才很少。翁文波后来真的考上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地球物理探矿专业,并且从此走上了报效祖国的物探事业。黄汲清和这位\"老弟\"在解放前的玉门油田现中就并肩战斗过。新中国成立后,黄汲清最早身兼两个职务:既是地质部石油地质局的总工程师,又是康世恩领导的国家石油勘探管理局主要技术负责人。翁文波呢,是石油部勘探司的总工程师。黄汲清亲口告诉我:如果不是因为当时自己被定为是\"右派\"倾向分子,政治命运捏在别人手里,又因中国地质科学院硬拉他去任职,他或许就是余秋里和康世恩手下的人了!说到黄汲清和翁文波对松辽地质理论的贡献,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还有两个人必须着重提一下,因为他们对中国石油的贡献和最后的命运反差极大。第一个是石油部第一任总地质师陈贲,这位为现和开玉门油田作过特殊贡献、在新中国多处油田洒过热血的杰出地质学家,正当他雄心勃勃为松辽油田准备大干一番时,却被打成了右派,随后下放到青海石油管理局监督劳动,1966年\"文革\"风暴来临,再度受冲击的陈贲不羞羞辱,含冤于当年6月12日自尽于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另一位大地质学家谢家荣几乎与陈贲的命运如出一辙,他是地质部的总工程师,也是在1957年被打成大右派,也是在\"文革\"开始时便不堪折磨而以最古老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谢大师的妻子在丈夫离世不几天也以同样的方式告别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