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三章蒙古会师(1)

10.第三章蒙古会师(1)

诺伯迪恩村有自己的煤矿,但出煤很少。***我们在5月12日开拔时,村民们匆忙拿着筐子和袋子来收集驼粪和驼毛。他们把驼毛拧成粗线和绳子。

又一次看到营地汇成了壮观强大的旅队。威武的驼群负重站在正在升起的太阳的光辉里,真是一幅壮美的图画。它们的身体朝阳的一面被照得通红,与背阳的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宛如巨大的石雕一般。

旅队长长的行列向西北的山丘行进,进入这些低矮的山丘后,旅队攀入一条又窄又弯的山谷——这是一条夹在石山之间的沙床。这里到处都有水晶似的裂隙和花岗岩。旅队前面的士兵认为这是一个土匪打埋伏的好地方,建议派一些武装人员走在前面。但我们的人不想让人打扰自己的休息——洗衣工躺在驼背上进入梦乡,两个学生也在摇来晃去的驼背上打盹。

天空碧蓝,风中充满寒气。谷地的拐弯处有一眼井,旁边有石槽,牲畜可以饮水。在一个小关口的北面有一堵坍塌的石墙伸出去好远,一直到达路左侧的山丘——这是远古时期的防御工事。在关口的入口处有一堆石头,那是虔诚的旅行者为山神们放置的,他们感谢山神对他们的保佑。我们跨越的第二座山口高1700米,然后山道直通一个叫牛—张—王的小店。“牛肠结”这个名字确实贴切——谷地在此变得更窄,经常有直上直下的巉岩挡在面前,浸蚀而成的台地高达3米。山中不时传来岩鸽的鸣叫和鹧鸪的“低语”。一辆牛车缓缓而来,上装皮革,轮子咯咯作响。

谷地又一次变开阔,乡野平坦辽阔。在最后一道山丘的脚下坐落着哑嘎尔—奇戈或吃—哑嘎林—古尔村。旅队在黄—瓦族—旷—永村附近建立营地。扎营的时间每天都在减少,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每天早晨4点刚过,拉尔森就扯着嗓门大叫一声:“集合!”于是大家都醒了。中国人虽不知道他说什么,但一听到那“蒙古公爵”的命令便都报以笑声。拉尔森一点也不通融,大家必须立即起身准备用早餐。早饭之后便是一段长长的间歇,因为要拔去帐篷并把所有东西都捆扎好。然后,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找个合适的地方睡一小会儿。但就我本人而,我敢保证自己时刻都清醒着,因为四周充斥着蒙古人和汉人的喊声以及骆驼的尖叫声。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我每天凌晨4点上床睡觉,而在这里我正好在这个时间起床应酬。但只要你习惯了,什么事都能过得去,现在我每天晚上9点睡觉。

旅队现在所走的田野略有起伏,但不管起伏是多么小,人们仍然可以从高处一览前方的无尽景色。当然啦,旅队仍是这里的主要景观。我再次骑行在旅队中游,从我的加高的“观察点”看过去,似乎旅队的大部分都在我的前方,然而回头一数,后面仍有8个更长的纵队,还不包括零散的骑者以及护卫在两侧的士兵。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

|第三章|蒙古会师

通过了几道更加平坦的起伏地以后,后面的乡野就变得一平如砥了。开耕的迹象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庄出现。在一个村子的附近有一个简陋的祭坛,上有一尊不足半米高的佛像。另一个村子有圆塔和城垛,类似堡垒。蒙古人称之为哈超,汉人则称之为哈超塘。我们在接近小村巴音布鲁克时才停下,“巴音布鲁克”的意思是“有泉水”的地方,旅队就在这儿的一片漂亮草地上扎营。这里的海拔为1585米。汉人拓荒者来此已有60多年,蒙古人都退往北方去了。

5月25日,我们接近了汉人定居者所在的文明区域的最北缘,另外一边就是一望无垠的蒙古地界。拉尔森和他的蒙古手下对那里魂牵梦绕,其他人也怀着愉快的心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届时汉人的最后一道犁沟就会消失,大伙面对的将是蛮荒一片和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疆,那是游牧者和羚羊的故乡。

现在,地面上犁沟更多。拉尔森以及其他几个人直直地站在前面一座山脊的顶部。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远处的边上则是低矮的山地。“蒙古公爵”拉尔森摘下帽子大喊一声:“我到家了!”的确,他是到家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三章蒙古会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