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五章任务之一:气象观测(1)

18.第五章任务之一:气象观测(1)

对任何一个文明国度来说,拨出大量资金建立气象站都是寻常之事,我们也清楚这不是一种无目的的付出,因为气象服务会促进共同福利。最值得注意的是,天气和农业、森林、水电利用、海空巡航有着密切关系,很难用数据来说明天气预报和风暴信号曾使多少人、轮船和贵重的货物幸免于难。最近几年,由于公共气象站缺乏,几座大型水电站已建立了自己的气象站,这说明气象学对一个国家的水电利用是多么重要。

北半球现在有众多的气象站依据国际公认的准则实施不间断气象观测。欧洲的气象站最多,瑞典有41个,德国有上千个。北美和非洲也有气象站。与此同时,很多轮船上每天也在实施气象观测。观测报告从许多不同的观测点每隔几小时就可传输到中心气象站,气象学家们在此得出自己的气象预报结论。

只有亚洲仍然不重视天气预报。如果数一数北半球上现有的气象站,构成大陆板块相当大一部分的中部亚洲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空白地带。的确,人们在乌尔加、乌迪、乌里雅苏台和迪化已进行了虽不很充分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连续调查。在沙漠带和西藏我也进行了多年观测,固定的观测点有焉耆库尔·察尔克力克和曼达尔力克。但毕竟我们的知识只是建立在宽泛的不连续证据之上。的确,从这些证据中人们可以得出这个大陆气候特点的总体线条和气象因素起作用的一般方法,人们也知道了哈蕾的可怕风暴———我自己就多次由罗布泊的东北方向经历过这种风暴,人们也可以从理论上界定它们形成的原因和从实际的角度解释它们新产生的结果——然而我们到底知晓多少它形成的原因和特征呢?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填补中亚的那一大片空白地带是我的原始计划的一部分,我现在已把它付诸实施了。这样,北半球的气象站网络中的最后一片空白就将最终消失,这个半球的很多与气候学和气象学条件相关的困扰人的难题也会找出答案。我们也能为中国做一件无法估量的好事,因为一个沙尘暴预警系统会运转起来,从而减少沙尘暴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如果我的计划成功并得到中国当局的充分支持,我打算在中亚建立的永久气象站也将挥同样作用。

从紫禁城到楼兰——斯文·赫定最后一次沙漠探险

|第五章|任务之一:气象观测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们的气象学家霍德博士的工作将给气象学和气候学带来一场革命,其成果将在所有有关这一课题的通俗读本中找到重要的位置。事实上,霍德博士及其同事的任务非常重要。即使我们的考察在归来的时候没有别的现,但只要有了他们的工作,就足以证明这次考察是值得的。

霍德博士的气象站在我们扎营于呼图尔图古尔的当天就建成了。那是一个带有顶棚和格子墙的立方形木棚,风可以通过木格子自由流通而太阳光线却照不进来。木棚由4根柱子支撑,其高度足以消除地面的冷热变化带来的影响。整个木棚被绳子从四面紧紧固定住,最强烈的风暴也不可能将其掀翻。气象站离我们只有几步路远,我们可以方便地读取里面仪器上的数据。在露天的不同高度还有各种小的温度计,它们被水平固定在夹子里。在地面上还放着日射测量温度计以及其他敏感仪器。

对霍德博士来说,他的气象站成了我的帐篷“城”边缘的“郊区”。他的帐篷中放满了仪器箱,里面装着无液气压表、厨房温度计以及各种各样新奇的仪器。在他的帐篷的入口处有一个帆布凉篷,在凉篷前放着其他的箱子,这些箱子有的被打开,有的还从未被碰过。这些满当当的箱子中装的是为计划中建立的气象站而配备的全套设备。

如果有人想在天黑以后进入霍德博士的“郊区”但又不熟悉那里的地形话,那他必须小心才是。因为他在那里为旅队的无线电话竖立了两座高10米、相距有40米的无线射塔,在射塔外围距地面大约2英尺之处还有3根铁丝——这是必须避开的陷阱。借此机会我还要指出我们还有一座无线电台,冯·考尔对之负责——我们不能没有它。除了别的问题以外,干电池的电流只能用4分钟,因此,要想听到别的电台,除了要有好运气外,还必须具备灵敏的感知能力。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安德鲁斯在这方面有过相同的不愉快经历,这一点他已在《踏着古人的足迹》一书中讲过了。他曾在汽车上设立了一个无线电台,但却什么也收听不到。我们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无法排除的气候因素造成的,当然,我们也不期望能知晓世界上每天都生的一切——我们已认为不听外部世界的新闻是一种放松,但我们希望收到外部电台的报时声,以便更精确地确定经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从紫禁城到楼兰(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五章任务之一:气象观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