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11)
这个乞丐之所以能够从被拒之门外到后来美美地喝上一顿,就是因为他开始提出了一个非常小的要求,在这个小的要求被接受了以后,再进一步向厨娘提出要盐、豌豆、薄荷和香菜,都一一得到满足后,最后竟然还得到了一些肉,美美地吃了一顿。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先向别人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得到同意后再一步步增加要求的分量,这样更容易达到目标。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工作人员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询问她们是否同意将一个小牌子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基本都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询问她们是否愿意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牌子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50%的家庭主妇同意了。同时,随机访问一组新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那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牌子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登门槛效应”不但能够让别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要求,还能帮助我们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据说曾国藩年轻时并不是很聪明,其他人都能背好多篇文章,而他几天都在反复背一篇文章,等到一篇背熟以后再背另一篇。虽然速度很慢,但是记得很牢。有一天晚上秉烛夜读,一个小偷潜进了他读书的房间,想等他睡着了再下手行窃。可是曾国藩对这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小偷等了几个时辰,曾国藩还是在背同一篇文章。最后小偷等得不耐烦了,从梁上跳下来,站在曾国藩面前,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可见这篇文章他背的次数之多,连小偷都学会了。曾国藩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他没有气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学习,花了比别人多许多的时间勤学苦读,最后终于金榜题名。虽然曾国藩的智力并不比常人高,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所以每一步都迈得很稳,最后一步步走到他的人生巅峰。
事要一点一点做,路要一步一步走,“登门槛效应”在生活工作中的各处都有实用。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件大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也可以理解。所以,很多家长从小就对孩子高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都优秀,于是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学习一些知识,或是让其多学些特长,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小妞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父母费尽心力将她送到一个全市有名的幼儿园,当别人问起小妞爸妈,孩子在哪所幼儿园时,他们总是很骄傲地回答:在最有名的那家双语教学的幼儿园,而且幼儿园还举办了很多兴趣班。就在今年上半年,妈妈还给女儿报了奥数等兴趣班。
别人问起小妞妈妈这样做是不是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妈妈说:“我也知道小孩子在幼儿园应该以玩为主,但是提前让孩子学点英语和奥数,培养她对英语的兴趣和数学思维,到上小学时容易跟上课程。”说到此,她还说了一个别的例子。隔壁家的儿子从小的教育方式就是“宽松型”的,从来没报过兴趣班,但现在孩子上初中了,学习成绩跟不上。这件事对小妞的爸妈触动很大,更不敢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了。过了不到一年,小妞的爸妈又把她转到学前班去了,认为孩子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里也“学不到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提前进入学前班,进行正规小学生活的预演。
等到小妞上了小学后,开始时确实很轻松,但是由于之前爸爸妈妈给让她学的东西太多,她产生了厌烦心理,而且当要学的东西一点一点难起来以后,比正常一年级的孩子要小一岁多的小妞觉得很吃力,对学习的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静心等花开的过程,需要给他们无限的耐心和成长空间。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育的规律,才不至于事倍功半。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课程应该与其身体和心智育相匹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地设计孩子学习的课程,一步步开启孩子思维的大门。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展的自然规律,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揠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对孩子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先给孩子制定一个短期的比较容易完成的目标,当目标完成后,他就会受到成功的鼓励,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