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三辑◎阅读手记◎(16)
山”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心里,南宫山之名正伴着歌声飞越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因此,我们坚信,《岚河两岸披锦绣》的面世,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还必将成为宣传推介岚皋秀丽山水和民风民俗、展示我县精品旅游资源的又一个重要载体。
本书成书中,得到了岚皋县委、县政府的热关怀和指导;**岚皋县委书记鲁琦,岚皋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康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磊,副县长张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心支持本书的出版工作;本土书画家、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谢荧为本书精心设计了封面,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由我和赵文良编选,书中收录的七十余歌曲大都是赵文良从岚皋的词曲作者手中新近搜集整理而来,另有部分是从岚皋文化馆的资料室中精选出来的。有些歌曲曾在省、市文艺刊物上公开表过,或在省、市文艺汇演中获过奖,还有些歌曲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的,烙上了很深的时代印痕,但为保持其原汁原味,本书未作任何技术处理和删节、改动,将其原封不动地呈现给了大家。由于我们的眼光和涉猎范围所限,尽管我们多方搜罗,广纳善接,在资料中查阅,向作者索稿,但难免挂一漏万,漏珍遗宝,不当和疏漏讹误之处,敬请行家贤达及广大作者、读者朋友们批评匡正,不吝赐教。
2010年11月18日于岚皋
伴着歌声飞
——《岚河两岸披锦绣》后记
溯越时空隧道,至道光二十九年即公元1849年的农历五月初十,在岚皋县岚河支流大小毛家沟交汇处的一面山坡上,屹立着一爿石瓦土墙构筑的小屋。屋内有一中等身材的中年汉子正襟危坐在书桌旁端详着一张信函,神颇为专注。
读信的这位中年汉子,是曾在萧何之故封酂阳即今河南商丘永城市弃儒经商二十载、因奔母丧而返秦的本地人氏,名叫宋德隆。他手中的信函是本地绅士邓晓山、王玉峰二人的手书,大意是召集他商议修建双丰桥事宜,于是便急忙前往。由于与会众人针对本地人赌博的恶习形成了“赌则输数百金,讼亦输数百金,与其为无益之行,莫若广有余之福”的共识,事很快就被敲定,二百六十四人“注册捐资”三千九百四十六文钱,历时一年时间,便建成了双丰桥,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双丰桥禁赌碑。
桥建成后,“桥既高而宽阔,亦长而坚固,则负者、行者、骑者、舆者熙熙而来,攘攘而往,莫不曰:‘双丰之功程浩大而善福不小也。’”
双丰桥,顾名思义,一个“双”字便知原来建有两座桥,只是
到现在仅存一座了,因另一座已在1938年被无的洪水冲毁。桥头四郎庙室内外的残壁上保存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碑刻六通,楷书连载戒赌文一篇,禁赌条款十款,禁止种种不法行径等条款十三条,共存正文一百五十行,满行二十一字。内容之丰富,为全国现存少量同类碑石之一。其中条款,刊满三石,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清末当地的各种社会问题,而且碑文中的一些做法在当地起到了乡规民约的作用。于是,便成了我们祖传的道德风尚、岚皋古代的精神文明。
因感念双丰桥禁赌碑的人文、史学和民风价值,同时也尽我们文化部门之职责,党的**召开后,我们积极抢抓党和国家重视文化文物工作的大好机遇,先将其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一百三十六万元,对其进行了保护维修,重修了水毁石桥和四郎庙,使其全面恢复了旧观。
竣工之际,欣闻专题讨论文化展工作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消息,我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在第一时间拜读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细读之下,感触颇深,竟现双丰桥禁赌碑的碑文之意和《决定》的观点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