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一篇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13)

13.第一篇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13)

关于原子论,他们两人是这样认为的:世间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最小单位,不可分割;原子自古至今,到未来都在不停运动;原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形状也有无限种。***

亚里士多德认为,依据原子论者的观点,原子按照不同热度也可以分无限种,构成火的便是其中最热的一种。至于原子有没有重量,则一直存在着争议。

原子被认为是永远处于运动状态的,但具体是怎样运动的则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原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那就是下落。下落过程中,那些较重的原子就会赶上较轻的,并生碰撞,然后被反弹回去。但是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是在做一种杂乱无章的运动。重量不是决定因素。

由于冲撞,众多的原子便汇成了一个漩涡。在当时,用科学的而不是神学来解释这种漩涡,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在古代,原子论者相信世间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留基伯有一句名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因,都是必然的。”他认为世界自从建立之日起,就在遵循规律展,这些规律是上天注定的。亚里士多德等人曾经指责过原子论者太过臆想,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学说在当时是最科学的。

原子论者与他人不同,没有用“目的论”来解释世界。面包师为什么要做面包?是因为人会饿,这就是“目的论”。就是一件事未来的目的是它的生原因。但是这个概念多适用于人为事件。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可能是问“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还可能是问“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前一种可能就是目的论,后一种是很机械的问题。原子论者所问的是机械性的问题,并给出了机械性的回答,这种做法是科学的。可是后人们却误入歧途,到文艺复兴为止,他们一直在用目的论看待这个问题,科学因此被误导。

原子论者当初提出原子论并不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的,原子论在近代化学领域开始被重新提及,而当初的原子论者并不懂化学。在古代,理论往往来自于实践与推理的结合。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理论其中有很多的假设和形而上学,但是很少有人会怀疑,直到近代。原子论在提出的最开始是缺乏证据的,是典型的先提出理论后现证据。

当时的哲学家都认为盈满的状态中不能有运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盈满状态中可以有循环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必须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件事物运动就需要从自己的位置跑到另一个位置,而盈满状态中没有多余的位置,因此这种运动只能是循环运动。

关于盈满状态中是否存在“虚空”的空间,当时人们争论很大。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原子论者并没有否认存在,而是避开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后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将物质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分离。这样看来,空间就类似于容器。这样,虚空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没有被物质占据的空间。牛顿坚持这种观点,并肯定存在一个绝对空间,并提出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概念。

笛卡尔的理论与古希腊哲学家类似,认为物质无处不在,充斥着任何空间。莱布尼茨也认为物质充满空间,但是他认为空间只是种种关系中的一个体系。为了这个问题,他与牛顿展开了一场著名的争论。最终这个争论止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认同莱布尼茨的观点。

近代物理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相信没有物质的空间存在其他东西,比如光波。在人们眼中,物质不是如巴门尼德所说的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物质是原子按照不同排列的集合。爱因斯坦与量子论产生之前,当时的人们都是站在巴门尼德一边的。

近代人对于空间的认识是站在莱布尼茨一边的,空间既不是牛顿、留基伯、德谟克利特认为的那种实体,也不是笛卡尔眼中的形容词,而是一个体系。两件事物之间存在着距离,但是这个距离中又不包括任何事物。人们的这种认识不能被物理学证实。爱因斯坦改变了其中的概念,他认为距离只存在于事件之间,这种距离是一种综合,既包括时间,又包括空间。这种概念只能以微分方程式的形式表现,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是不会懂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西方哲学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方哲学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一篇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