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剧本《大空头》不是我写的

第108章 剧本《大空头》不是我写的

第108章剧本《大空头》不是我写的

石磊沉默了几分钟,回复道:“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

在好莱坞系列片是非常值钱的,更别说是票房过亿的系列片了,票房过亿,影片在碟片市场的销量就不会差。

所以他想等,等几部系列片的票房出来,提升一波市值,再卖股份。

迈克对这个答案早有预料,类似的入股投资,考虑几个月很正常,久的甚至会拉扯几年。

“石,你最好今年就给出具体答复。”

“怎么?有人要对付水蜜桃影视?”石磊露出探究的眼神,询问道。

“事先声明,不是华纳想对付水蜜桃,甚至不是好莱坞要对付水蜜桃,有议员对水蜜桃影视有意见。”迈克怕石磊误会,先将华纳摘了出来,然后接着解释道:“国会上有部分人敌视你们,他们无法容忍你们在北美赚钱。”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伱还将钱转去了大陆,增加了大陆的外汇储备,华尔街部分人见不得大陆的外汇储备增加。”

石磊眼睛微眯,有议员敌视他很正常,整个北美的领导层有不少人如此,而华尔街敌视他,倒是有些莫名其妙,水蜜桃影视不是上市公司,他也不怎么玩股票,华尔街仇视他不是因为他的公司,而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这让石磊有些无语,华尔街这是仇视一切能赚钱的华夏公司啊!

这简直是无妄之灾!!“迈克,我给你一个承诺,今年必定给华纳一个满意的答复。”

“好。”迈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华纳入股水蜜桃影视,只要入股成功,入驻水蜜桃影视的职员必定有他一个,他捞钱的机会更多了!石磊回以微笑,两人闲聊一会,石磊就送迈克离开。

迈克刚刚离开,哥伦比亚的汉斯就进入了他的办公室,汉斯早已等候多时了。

汉斯的目的跟迈克差不多,都是谈入股的事情,甚至哥伦比亚的胃口更大,想入股大陆内的桃林影视。

相比华纳,哥伦比亚背后的索尼对大陆非常有兴趣。

水蜜桃影视的股份,石磊给了跟华纳一样的承诺,至于桃林影视,他当然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桃林影视他不打算上市,虽然通过一些手段他能掌权桃林影视,但只要上市,搞不好公司就变成国外资本家的了。

比如某宝和企鹅,说是国内的,其实股权大部分是国外的,两家公司就是给外国人赚钱。

除了占个国内公司的名头,大部分利润都流出去了。

如果他是土生土长的人,或许需要上市募资,但他是一个穿越者,都知道那部电视剧电影能大火了,公司利润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汉斯看到石磊态度坚决,也不再提桃林影视的入股。

两人闲聊一会之后,汉斯就告辞离开。

而石磊拒绝了绝大部分的预约,直接坐上飞机回国。

刚刚回国,石磊就前往中影,他的怀中还有一个剧本。

中影,韩三品办公室,石磊关上门,这才神秘兮兮的拿出一个剧本。

“我跟你谁跟谁啊!拿个剧本还这么鬼鬼祟祟,不符合你大导演的身份。”韩三品一边接过剧本,一边打趣。

“韩董,这个剧本你看看就行,出了这个门,我不会承认剧本是我写的,我这是为国家做贡献,你可别害我!”石磊神色非常凝重。

“嗯?”韩三品看石磊这么凝重,也收起了调笑的心思,认真说道:“我先看看剧本。”

“《大空头》?好奇怪的名字……”

韩三品翻开第二页,继续观看,只是第一页,就让他神情一变,随后表情比石磊还严肃,还紧张,翻剧本的手都变快了几分,看完整个剧本后,整个人都处于震惊的状态。

电影《大空头》讲的是08年的次贷危机。

这个次贷危机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战略。

在国际上银行、金融公司有一套杠杆操作方式(参考某借)。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Leverage)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CDS合同(creditdefaultswap信用违约互换)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

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

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

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

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

如果做100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

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

B想,我的5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相当于C收到500亿保险金(成本200亿已经支付给B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赚取3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500亿减去220亿,还有2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相当于D收到280亿保险金,承担保险责任)。

一转手,C赚了20亿。

这样一来,CDS被划分成一块块的CDS,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甚至可以交易和买卖。

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

盈利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从根本上说,赚的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投资。但CDS层级再深,总会停下,最后接手CDS的投资人要收回投资,只能等贷款人偿还贷款。】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如果贷款违约率10年保持1%左右,问题不会出现,所有投资人都能收回自己的投资。

但关键就是这1%无法保持!

投资一看,哟呵,这个赚钱啊!而且盈利还快。

CDS产生的关键是贷款,所以要有人贷款啊!作为最初一级的银行有了小心思。

为了赚钱,银行会铤而走险,给一些偿还能力不够的人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反正风险会转移到B哪里,银行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银行放宽了贷款的限制条件,这是造成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而次贷危机跟房地产危机紧密相关。

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loan),“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在北美,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北美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

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北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银行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你拥有几套房,有多少个贷款,反正风险在B哪里)。

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用房地产的升值抵消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北美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北美利率水平较低,北美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北美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恶性循环,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北美发生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很多。

对于北美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

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北美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原因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

北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

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同时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北美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北美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

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北美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

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北美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北美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更糟糕的是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

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北美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

例如,1982年,北美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予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

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北北美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彻底废除了1933年《北美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北美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

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北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北美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华夏也造成严重影响。

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北美,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北美破产,不仅不能抛弃北北美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北美债务,以确保北美不破产”。

北美破产了,其他国家的债务就收不回来了。

这是另类的公司破产保护,只是保护对象是国家,而且为了拿回自己国家的收益,不能让北美这个国家倒下。

简单来说次贷危机这个坑,需要全世界来填,其中包括华夏。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华娱:从普通人到快乐的导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华娱:从普通人到快乐的导演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8章 剧本《大空头》不是我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