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香烟与香烟画片(4)
我为了写这篇文章,曾讨教于比我大十来岁的老友,请他们写信告诉我一些回忆,以补我记忆之不足。***这几位朋友都是老上海:他们是外同语学院退休的周退密教授,出身上海名门,其尊人是旧上海“001”号汽车拥有者。他认识美丽牌香烟法律纠纷的当事人及其孩子。第二位是曾在林语堂主办的《论语》时代就出名的作家周劭先生,他是华成烟公司老板戴耕莘先生公子戴龙翔在东吴大学的同窗好友。第三位是画家钱夷斋(名定一)老先生,是不少当年著名香烟广告画家的好友。几位老人都告诉我不少故事,现将夷斋先生信抄两段在下面:
烟草公司当时在听装或匣装香烟(当时只有十支装硬匣,尚未风行二十支软匣)内,都附入一张香烟牌子,上面都印有单色或彩色的图画或照片。如明星照和风景照片,但多数是画的《三国志》和《封神榜》人物,每张一人,也有戏出多人场面,还有花鸟及民间风俗等画面,内容极为广泛,数量也庞大,有的一整套要一百多张。以后不乏收集香烟牌子的收藏家。我曾在四十年代在孟德兰路(今江阴路)一姚姓家(忘却名字)看过他收藏的各种香烟牌子,有数万种之多,而且大多是整套的,大小各不相同,真是洋洋大观。所以在抗战前,像我在幼年时,都有收集香烟牌子的爱好,孩子们玩弄香烟牌子,风气很盛,直到抗战爆前后,香烟匣内才取消了附赠香烟牌子,目前在过去年代盛行的香烟牌子,已难于看到了,已成历史陈迹。
几位老年好友都说香烟画片是在抗日战争后消失的,当时战火纷飞,已无暇及此了。一个小小的香烟画片也萦系着承平时代的童年欢乐梦,也均破灭于日寇的侵略炮火,几位老年好友,均感慨系之。
儿童玩的香烟小画片之外,还有为香烟做广告的月份牌,夷斋兄也在函中介绍说:
除香烟牌子外,香烟公司另外做广告的方法,就是每年印送月份牌,亦即现在的年历。当时的月份牌印得很大,有整张,也印得比较讲究,民间都把它悬挂室内。内容都是画的美人,画得很时髦,也有画儿童的形象。画法是用檫笔画加水彩,用喷笔画出来。这是专门在月份牌上流行的一种特殊画法a因此画面十分细腻准确,美丽悦目,容易吸引人。但这是商业性的,并非艺术性的。在当时流行全国,极为风行,这种类似月份牌的画,一九四九年以后还有生产,都改为新内容的月份牌年画了。在春节专销农村,近年已衰落。
关于香烟广告月份牌的作者,最早开始于民国初年,由郑曼陀最早使用这种画法,所以他是中国使用檫笔水彩喷画最早的一人。其后有杭稚英、谢之光、金梅生、张碧梧、金雪尘、李慕白,都是擅画月份牌香烟广告画的人,其中杭稚英名望最大,另外谢之光及华成烟公司的张秋寒等,均擅画报刊香烟广告(黑白的),名声很大,谢后改画国画,张则专画香烟包装。一度在五十年代和我共事过。
从老友钱夷斋先生函中,可为本世纪前半的香烟画片、广告等等美术从业人员留一历史资料纪录,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香烟是高税率商品,利润从开始就是很高的,记得有一年年终时天津《大公报》刊载着颐中英美烟公司,一年纯利润四百万镶先。先父汉英公看了非常吃惊,从那年春以后就不再吸纸烟,并且自嘲道:“从今年开始,你再赚不到我的钱了。”这时还在乡下,后来不久,就到了北京(当时叫北平),直到一九六七年去世,就没有吸过香烟。可是社会上这样不吸烟的人还是太少了。许多著名学子都吸香烟,鲁迅先生不要说了,据知堂老人回忆,青年时,鲁迅先生每天早起一醒来先在枕上吸两支烟再起床,平时和人谈话,总是一支接一支的。胡适之先生酒量惊人,而且爱喝酒,后来有个时期却戒酒了,但仍未戒烟,留下了著名的“纵然从此不饮酒,未可全忘淡巴菰”的名句。只有知堂老人从来不吸香烟,说:“用看闲书代替吸香烟。”这在当年专讲“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灵感”的译音)——(恕我说笑话)——的时代,似乎也是绝无而仅有的了。上海在本世纪开始,就开过禁吸纸烟的大会,而一百年过去了,却到处烟雾腾腾,买纸烟比买什么东西都方便……真是值得人们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