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壁光发”的掌门人――走西口走出的一代爱国华侨(1)
牛允宽(1870—1936年),本名牛映星,字允宽,汾阳县大南关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旅俄晋商,以经营大宗皮毛为业。他在莫斯科、恰克图等地开设的贸易中心——“壁光”生意兴隆,经营豁达,盛极一时,对展中俄、中蒙贸易有一定贡献。
大约是清同治年间,牛允宽跟着姑夫田澍云外出经商,从学徒开始,二十多年就当上了“壁光”洋行兼商贸行的董事长。他的商业足迹从国内的河北张家口市起步,延伸到中蒙边界的恰克图、库伦、俄国的莫斯科、日本的东京、德国的柏林,以至于能和斯拉夫巨商、巴尔干半岛的欧商相抗衡,成了横跨欧亚大陆、腰缠数百万的晋商巨子。
牛允宽出身贫苦,父亲牛洵是清朝秀才,以教书为生。允宽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幼年时只念过一两年义学。少年时代,为谋生和赡养老幼,便跟随姑夫田澍云旅俄做生意,学会了珠算、心算、经营管理和一口流利的俄语,并自修熟读四书五经。后因性耿直,被掌柜辞退。牛允宽少有大志,有胆识和魄力。他目睹国力衰微、产业凋敝,暗自奋,不久便独立谋生。那时出国经商全靠步行,跋山涉水,足踏戈壁沙漠,露宿荒原草地,爬冰卧雪,历尽艰险。他走遍了俄国各地,了解了许多民风俗,学会了许多俄国少数民族语,勤奋求学,艰苦创业,始而小本经营。后来在莫斯科、恰克图、库伦等地都开设了贸易中心,统称“壁光”,俄文为“牛”的意思。他精通经营之道,又善于组织团结中外同仁,齐心协力搞事业,生意日渐兴隆,信誉日增,曾在旅俄华侨中盛极一时,成为经营大宗皮毛的富商。他曾远游波兰的华沙、格但斯克,德国的柏林、莱比锡,日本东京进行皮毛和茶叶交易,偶尔也回我国东北经商。他所经营的货物均有铅字印牌确保质量,以示负责。“壁光”在国外极负盛名,与英、美、法、德均有贸易关系。
出国创业站稳脚跟后,他曾于1890年携带金银回乡探望父母。岂料正值花甲之年的父亲牛洵,见儿子财回家,竟乐极生悲而暴卒。尔后,他曾几次回国,先后携带兄弟和同乡亲友到国外。五弟牛映奎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驻俄使馆官员,参与俄皇加冕,有《马铃薯酿酒》等译著。
牛允宽在国外与俄国少女梁立雅结婚,曾携眷回国,并在国内一同生活。在国外生有二子,长子格列实在美国,次子格列卜在前苏联德华洋行做事。
牛允宽晚年回国,在天津法租界巴黎道继续以“牛裕如”的私人名义经营皮毛业,即“伊壁光皮毛公司”。
1936年,牛允宽患脑溢血病故,终年六十六岁。俄文报刊登出消息和讣告后,许多中外人士纷纷前往悼念。灵柩运回家乡安葬时,途经太原设祭,祭者中有冀贡泉、张剑南、崔镇岳、田普霖等名流耆宿。运抵汾阳时,迎灵祭祀者络绎不绝,途为之塞。一代爱国华侨,艰辛创业,为展中俄、中蒙贸易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至今仍为乡人所怀念。
牛允宽在其故乡——山西省汾阳县城,还留下了一座牛家大院。这座牛家大院至今仍在,吞吐着历史烟云,似乎在向世人叙述着无限的沧桑。
牛家大院坐落在县城西北隅,那一带早就是一块森严的官邸禁地。二十世纪初,在清代汾州府同知衙门、参将府署的废墟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两大片中西结合的典雅建筑群———教会医院和私立铭义中学。在铭义中学东南的基督教区,还耸起一座造型酷似昂巨人的巍峨钟楼。当时,它就是汾阳城内最高大的建筑了,行人从街上走过,几里外就看得清楼顶像绅士帽檐般翘起的楼檐,犹如双目圆睁的楼窗,鼻梁坚挺般的竖形百叶窗。它虎视眈眈、鹤立鸡群,典雅高贵中流溢着一股冷峻与霸气。人们敬而远之,称其为洋楼。
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汾阳古城几百年前就是堂而皇之的汾州府所在地,怎么眨眼间占全城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地方就成了外国领地?根子还在清王朝的**和丧权辱国的《庚子条约》。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在汾阳也杀了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汾阳承担的赔款就多而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英美人比日军强多了,同样是索赔,白花花的银子都流进了日本人的腰包,而美国和英国却用赔款在当地建起医院和中学。从政治、历史上定位,它依然是列强侵华的见证;然而客观上却促进了近代汾阳文明、开放与繁荣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