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马耳他的沦陷,德国人的胜利(2)

2.马耳他的沦陷,德国人的胜利(2)

当下形势

早在1942年,盟军就陷入了可怕的困境。在太平洋地区,日本于2月占领了新加坡,于3月控制了荷属东印度群岛和岛上的石油,并于4月结束了对菲律宾的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成功逃过了苏联在俄罗斯的冬日围攻,并且开始起猛烈反攻。在地中海地区,1941年末,驻扎在岛上的空海两军遏制住了隆美尔通往非洲的补给线。炮弹泛滥,岛上的况开始恶化;进攻和防御军力不足,人们也面临饥饿的威胁。沙漠狐狸行动卷土重来,夺回了被英国占去的大部分领土,接下来,两军于格兹拉正面交锋。

早在1941年1月,美国“积极”参战前,两国领导人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和温斯顿·丘吉尔相达成一致意见,先对付德国,接下来才是日本。罗斯福顾不上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国内的意见和呼声,决定以大局为重,坚持整体目标。为了协调计划,两国成立了联合参谋长团队,由美国新成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乔治·马歇尔将军和英国席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将军领导。然而,尽管两国有着相同的目标,可是他们在战略上有着严重的分歧,激烈的争吵也在所难免。

马歇尔主张直截了当:在英国组建强大的军队,从法国登陆,直逼德国。这是基本的克劳塞维茨[1]式作战方式:聚焦决胜点,对准敌军重心。即便不能全部撤销,也要尽量减少其他无用的外围行动。

另一方面,大英帝国对该战略在一战中的影响记忆尤为深刻——该策略采用堑壕战方式,其中上百万人因此丧生。丘吉尔和布鲁克不愿直接在法国开战,也不愿像一战时那样开辟西线屠宰场。他们先要掌控地中海地区,然后占领北非,以便在欧洲地区的轴心国控制领地上扩展军事行动。这样一来,既保护了中东地区(及其油田),又打开了通往印度的通道。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使这场斗争变得错综复杂。俄罗斯的冬日反攻使德军蒙受损伤,然而,德军也懂得“礼尚往来”。同时,英美两方都知道德国即将对俄罗斯起进攻,他们也都担心俄方不能承受此番攻打。当务之急就是要让俄罗斯坚持战斗。另一方面,尽管遭遇德国潜艇的袭击后,盟军损失惨重,可是从北大西洋方向赶来的护航队起到了作用。此外,利用其他战线牵制德国的军力仍是必不可少的一计。

1942年4月,马歇尔带着美国的西欧计划来到了伦敦,这便是后世著名的“马歇尔备忘录”。该计划由马歇尔的新任行动师团领德怀特.d.艾森豪尔撰写,计划要求在英国大规模组建美**队(波列罗行动),这样一来,到了1943年春,就由18个英国师团和30个美国师团联合行动(大围捕行动),起渡海战役。此外,计划还规定,1942年,要是德军士气下降,或是俄罗斯陷入绝境,就动一些小规模进攻(大锤行动)。在马歇尔的心中,该计划实施起来并无困难:在英国大规模组建军队就能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将他的精力从俄罗斯方面分散开,此外,大英帝国的机场也足以支持动(或防御)进攻,与此同时,盟军所在地与决战地的距离已经达到最近。

马歇尔备忘录使英国陷入尴尬境地。布鲁克集中军力的意愿和马歇尔一样强烈,同时,他和马歇尔也都知道,要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就得“破釜沉舟”。可双方都认为该计划尚不成熟,会引致祸患。英国方面也意识到,不能公开反对这个计划,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法:督促在北非采取行动(体操员行动),并对大围捕行动和大锤行动大加夸口,同时努力破坏该计划。丘吉尔知道罗斯福想要尽快对德国作战,以阻止他们在太平洋地区动更多进攻,给他们增加压力。马歇尔强烈提出,在北非采取行动,就会破坏大围捕行动。对此,布鲁克反驳道,如果不占领北非,那么德军和日军就可能夺走整个中东地区。

双方争执了数月之久,其间,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m.莫洛托夫于5月到访,要求西方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此分散德国在西部战场的40个师团——并承认,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行动前,斯大林在波罗的海地区和波兰霸占的领土。他只是说了些安抚的话,并未给出真正的许诺,然而,此次来访却给计划制定者施加了政治压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谁打败了希特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谁打败了希特勒
上一章下一章

2.马耳他的沦陷,德国人的胜利(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