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华北概述(1)
汉族区域史
汉族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她滚雪球似的经历了起源、形成和不断展的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沧沧桑桑,历时五千余年,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在建构并书写了自己全史的同时,也构建了多源、多元并具多样性的区域史。
汉族的区域史大致可按地区分为华北汉族史、华中汉族史、华南汉族史、华东汉族史、东北汉族史、西北汉族史、西南汉族史。这种区域史的形成,使汉族在世界面前呈现出复杂的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高度的认同感。这实际是汉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一种文化表达。
现在让我们拿起历史的显微镜,从纵向的维度去观察汉族伟岸身躯的各个部分,以识“庐山真面目”
一、华北汉族的地理空间范围
华北位于中国的北部,东起东经122°42′,西到东经97°08′,南起北纬31°23′,北到北纬53°32′;面积为177。78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52%;包括北京、天津2直辖市,河北、山西、河南、山东4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32713。04万人,其中汉族31694。64万人。1
(一)华北的行政区划
华北古时分属中原、东夷、北狄之地;春秋战国时为晋、郑、齐、鲁、宋等国及周天子属地;汉设冀、徐、豫等州;以后历代行政区划多有变动。明代,设北直隶和山东、山西、河南3个布政使司;清设直隶和山东、山西、河南4省以及1个内蒙古地方。此后,除直隶的内蒙古外,其他各省基本稳定。民国,改直隶为河北,并析其地置北平、天津两中央直辖市,在内蒙古地方设绥远、热河、察哈尔3省。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建立。1949年,改北平为北京。1950年,撤销绥远、热河、察哈尔3省,大部分地方归内蒙古,至今未变。
据1995年版的《中国百科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华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如下。
据1995年版的《中国百科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华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如下。北京市有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石景山、丰台、海淀、门头沟、房山10个区,昌平、顺义、通县、大兴、平谷、怀柔、密云、延庆8个县;人口1290。08万人,其中汉族1240。42万人。
天津市有和平、南开、红桥、河东、河西、河北、塘沽、汉沽、大港、东丽、津南、西青、北辰13个区,蓟县、宝坻、武清、宁河、静海5个县;人口970。40万人,其中汉族947。75万人。
河北省有石家庄、邢台、邯郸、张家口、承德、沧州、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10个地级市,衡水1个地区,23个县级市,110个县,6个自治县,34个县级区;人口6621。60万人,其中汉族6375。07万人。
河南省有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13个地级市,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4个地区,23个县级市,93个县,41个县级区;人口9354。39万人,其中汉族9252。32万人。
山东省有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14个地级市,滨州、菏泽、聊城3个地区,32个县级市,63个县,44个县级区;人口8962。52万人,其中汉族8919。02万人。
山西省有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6个地级市,晋中、忻州、吕梁、临汾、运城5个地区,14个县级市,86个县,18个县级区;人口3164。88万人,其中汉族3158。27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4个地级市,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巴彦淖尔、阿拉善8个盟,13个县级市,51个旗,3个自治旗,17个县,16个县级区;人口2349。17万人,其中汉族1801。8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