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三节汉族向西南的迁徙和发展(28)
1《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略同。***
2《史记·大宛列传》“:昆明……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而蜀贾奸出物或至焉。”据考,“乘象国“”滇越”在今滇西南德宏州一带,详见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46~47页。
1《史记·西南夷列传》。
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史记·大宛列传》。
4《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5《史记·大宛列传》。
6《汉书·武帝纪》。
1《史记·西南夷列传》。
2《汉书·西南夷传》。
3《汉书·董仲舒传》。
4《汉书·循吏传·文翁》。
1《后汉书·西南夷传》,另见《华阳国志·南中志》。
2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0页。
3《华阳国志·南中志》。
4《华阳国志·南中志》。
1鲁刚:《“飞军”考释》,载《思想战线》,1987年第6期。
2《华阳国志·大同志》。
1《魏志·陈留王奂纪》。
2《华阳国志·大同志》。
3《华阳国志·大同志》。
4《华阳国志·李雄志》。
1《资治通鉴》卷九〇。
2《华阳国志·李雄志》。
3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131~132页。
4《魏书·僚传》。
1《华阳国志·蜀志》及《巴志》《汉中志》。
2《三国志·蜀志·吕凯传》注引晋人孙盛《蜀世谱》及本传。
3《三国志·蜀志·吕凯传》所载《吕凯答雍檄》及《汉书·高祖本祀》《功臣表》《水经注·江水》等。
4《通典·边防典》。
5云南陆良刘宋《爨龙颜碑》。
6鲁刚:《汉晋南中大姓族属新论》,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刊庆二十周年专辑增刊。
7《后汉书·西南夷传》,另见《华阳国志·南中志》。
1诸葛亮:《前出师表》。
2《三国志·蜀志·李恢传》。
3《华阳国志·南中志》。
4鲁刚:《汉晋南中大姓族属新论》,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刊庆二十周年增刊。
5《华阳国志·南中志》。
6《三国志援蜀志·李恢传》: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诸郡后,“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
7《华阳国志·南中志》。
1《晋书·陶璜传》《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华阳国志·南中志》等。
2方国瑜:《云南民族史讲义》,昆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1993年。
3《华阳国志·南中志》。
4《华阳国志·南中志》。
5《晋书·李雄载记》。
6《华阳国志·南中志》。
7《华阳国志·南中志》。
8《晋书·王逊传》。
9《华阳国志·南中志》。
10《晋书·王逊传》。
(11)《华阳国志·南中志》。
1《十国春秋·后蜀二·后主纪》。
2《全唐文》卷二所载唐高祖《遣使安抚益州诏》说“:西蜀僻远,控接巴夷,厥土沃饶,山川遐旷。往者隋末丧乱,寇盗交侵,流寓之民,遂相杂挠,游手坠业,其类实繁。”
3《旧唐书·玄宗纪》。
4《全唐文》卷三五七《请罢东川节度使疏》。
1前者见《资治通鉴》卷二六〇,后者见《十国春秋·前蜀一·高祖纪》。
2《资治通鉴》卷二六五。
3《资治通鉴》卷二六九。
4《新五代史·安重诲传》。
5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说:时魏军兵临城下,后主“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