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三节汉族向西南的迁徙和发展(30)

46.第三节汉族向西南的迁徙和发展(30)

2清光绪《荣昌县志》卷十九。

3详见《成都水旱灾害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4详见《成都水旱灾害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5新修《苍溪县志·大事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刘石溪:《蜀龟鉴》。

7乾隆《富顺县志》卷五。

8王纲:《清代四川史》,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75~176页。

9彭遵泗:《蜀碧》卷四。

10详见任乃强:《张献忠屠蜀辩》《八大王剿四川辩》,载《四川文艺报》,1995年9月5日;《张献忠》,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及各有关府、州、县旧志。

(11)《鹿樵纪闻》卷中。

1《客滇述》,转引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六卷,71页。

2《滟灏囊》卷三,出处同上。

3欧阳直:《蜀乱》。

4清嘉庆《四川通志·食货志·田赋》。

5《清代钞档·地丁题本五十·四川二》。

6清顺治七年(1650年)《四川巡抚张培揭帖》,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研究所《明清史料》甲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6本,519页。

1《清圣祖实录》卷一三六。

2《清圣祖实录》卷三六。

3《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923页。

4《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五册,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336页。

5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之二《圣训》。

6彭遵泗:《蜀故》卷三。

7彭遵泗:《蜀故》卷三。

8清嘉庆《四川通志·食货志·田赋》。

9清嘉庆《四川通志2食货志·田赋》。

1民国《郫县志》卷六。

2清同治《壁山县志》卷一。

3民国《江安县志》卷八。

4详见清嘉庆《四川通志·食货志·田赋》。

5见清宣统年间户部清册,转引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109页。

6清道光《新都县志》卷三。

7崔荣昌:《四川方与巴蜀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7页。

8清同治《会理州志》卷九。

1清同治《会理州志》卷七。

2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105页。

3郝在今:《八千万流民部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66页。

4崔荣昌:《四川方与巴蜀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7页。

1《明太祖实录》卷四十。

2据《明太祖实录》卷一三八说:时自江南遣的将士“凡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加上“分遣都督胡海洋等帅兵五万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共计万人之数。

1《明太祖实录》卷一五四。

2《明太祖实录》卷一八四。

3《明太祖实录》卷一八六。

4《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五。

1尤中:《云南民族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353~354页。

2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下册第六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3《明史·兵志》及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一。

4《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三: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太祖谕傅友德等:“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

1尤中:《云南民族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354页。

1《贵州民族调查》卷13《屯堡人专辑》,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编印,内部铅印本。

1魏源:《圣武记·雍正西南夷改流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6.第三节汉族向西南的迁徙和发展(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