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节华北概述(5)
山西的地理特点是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左右,地表多覆盖着深厚的黄土,习惯称山西高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
由于深受断层作用影响及流水切割,整个高原岭谷交错。
地形可分为晋中盆地、晋东山地和晋西高原山地等三区:晋中盆地纵贯中部,自北向南有大同、忻县、太原、临汾、运城等河谷盆地,都因断层陷落而成。
盆地底部由北部的海拔1000米逐渐降到南部的250米,并有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涑水河等流贯其中,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晋东山地主要分布于省境的东部与东南部,以太行山脉为主,自北往南还有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和中条山;山岭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山间有长治、平定、晋城、寿阳等较大的盆地;太行山脉耸峙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山间娘子关、天井关等是山西高原通向华北平原的天然孔道;北部有雁门关、平型关等内长城的险要关隘。
晋西高原山地介于黄河谷地与晋中盆地之间,以吕梁山为主体,主峰关帝山位于本区中部,周围山岭都在海拔2000米以上;南部海拔1500米左右,黄土层厚达10~30米,被切割成无数沟壑,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流经山西省与陕、豫间断层峡谷较多的地带,在昕水河以南切穿吕梁山西南端,造成壶口瀑布及龙门等急流。
壶口瀑布宽30~50米,落差20米,激流澎湃,声震数里,十分壮观。
其他河流都为黄河、海河的支流,主要有汾河、涑水河、沁河等。
汾河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流贯中部盆地,全长716千米,含沙量很大。
东部河流都属海河水系,从北到南,依次有桑干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等。
运城附近的解池(盐池),是境内最大湖泊。
内蒙古的地理特点是全区基本上处在一个海拔1000米左右的开阔高原,地形可分6区,包括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阴山山地、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丰镇丘陵等。
内蒙古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以北,包括东部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乌兰察布高原和西部巴彦淖尔高原,约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一半以上。
地表起伏微缓,多宽广的浅盆地;局部地方有波状起伏的风蚀残丘和流沙分布;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处,有一片砾石戈壁;高原上草原辽阔丰美,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
阴山山地横亘本区中部,大部分海拔在1500~2000米,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之一,阴山山脉南麓为断层陷落的河套平原,相对高差达1000米,北坡较平缓。
河套平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阴山山脉之间,海拔1000米左右;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叫后套平原,为黄河及其支流乌加河冲积而成;东部叫土默川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大黑河冲积而成,是著名的“塞上谷仓。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本区南部,东、北、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界长城,海拔1000~1300米;地表呈波状起伏,中部高、岩裸露,四周低、沙丘很多;桌子山耸立于西部黄河之畔,海拔达2149米;北部有库布齐沙漠,南部有毛乌素沙漠;高原上盐、碱湖群广布。
丰镇丘陵位于河套平原以东,是阴山山脉的东延部分,海拔多在1300米以上;山间盆地和平缓山丘交错分布,相对高差约300米;不少地方有火山熔岩形成的台地,山间盆地是重要的农牧区。
内蒙古阴山山脉以北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河流较少,多为季节河;一些河流在低洼地区潴水,形成许多大小湖泊。
阴山山脉以南大部分属黄河流域;黄河流经内蒙古西南部,流量大,流势缓,多灌溉之利。
区内较大的湖泊有乌梁素海、岱海、黄旗海、达布苏盐池、察汗淖等。
(三)华北的气候
华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故各地气温也随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大兴安岭山地位于我国最北端,冬季严寒而漫长,土壤冻结期长达半年以上。
无霜期80~120天。
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春季少雨而多风。
内蒙古高原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雨热同季,但降水量少,年降水量仅150~400毫米,春旱严重,风沙较大。
无霜期90~150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河北平原无霜期在200~22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上下,但年际和年内变化大;多雨年份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少雨年份往往出现旱灾,春季降水过少,容易造成春旱,夏秋降水过多,常形成洪涝灾害。
山西高原与同纬度河北平原相比,不但气温低,而且也比较干燥,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全年无霜期约150天(雁北地区最短为100天左右,南部盆地则长达200天以上)。
全年降水量400~600毫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
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暴雨,有时夹有冰雹;春季降水较少,春旱频繁;由于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
燕山南麓兴隆、遵化等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超过700毫米。
张家口一带,因受小五台山的阻挡,降水量400毫米左右。
无霜期大部分在140~180天。
黄淮平原地区因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上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
全年日照时数为2100~253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50%~60%;每平方厘米年辐射总量为100~130千卡;年平均气温在12。
5c~15。
0c,比较适中,唯冬、夏气温变化较大,冬季寒冷,夏季干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一般较大,显示出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季因受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寒冷干燥,一月平均气温自南向北从2c下降到-2c,极端最低气温,大都在-23c~-12c;夏季全区干热,七月平均气温在27c~28c。
全年无霜期为195~240天,春季气温上升快,蒸旺盛,土壤水分缺乏,常引起春旱。
夏季因受太平洋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雨量,全年降水量从北到南由550毫米增至1300毫米,以七八月份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常高温、多雨同季出现;但是夏季降雨的集中性,又易形成涝灾,秋季多晴天,云量少,日照充足。
山东西北平原地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深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全年无霜期为225~240天。
年平均雨量六七百毫米,60%以上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常造成洪涝灾害。
冬雨较小,进入春季,由于气温上升快、风力强、蒸盛,又易引起干旱。
可见春季少雨容易干旱,夏季多暴雨容易涝灾是华北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