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陆贽的拒绝(1)

8.3.陆贽的拒绝(1)

唐德宗李适对其曾经引为股肱,视为心腹,人称内相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在一个私密的场合,说过这样一番话:“你太过于清廉和谨慎了,到了偏执的地步。各道州府到长安来,送给你一些礼物,是人之常。你全都拒之门外,一律不受,那是很不合乎理的。其实,如果送你一根马鞭,一双皮靴之类,收下了,也是无伤大雅的。”

历朝历代的皇帝,像他这样直不讳地恩准掌管国政的宰相受贿,还很少见。既然说受贿可以,那么索贿也就无所谓了。以同样的道理推论,某种程度上的腐化堕落,自然也在被允许之列了。这位一国之主,连表面文章也不顾,明目张胆地告诉陆贽,小小不的贿赂,无妨收下,拒绝的话,反而不好。这句话一出口,其实等于暗示,陆相啊,即使大撒手地纳贿,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作为帝王,如此行径,实在有点不可思议。说白了,给他立刻“双规”起来,判这位陛下一个教唆犯的罪名,不成问题。

李适为什么要如此这般地诱使臣下公开纳贿呢?动员陆贽与他同流合污呢?因为他本人,就是聚敛无度、永无厌足的贪君。他除了国库以外,还设“琼林”、“大盈”两座私库,储藏朝廷群臣和地方官员进贡的财物。而陆贽,那时虽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名目,他是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来不沾国帑一文半分,是个两袖清风,一身干净的官员。

宰相不伸手,而且劝皇帝也别伸手,这使得德宗有些难堪,感到尴尬。

陆贽(754—805),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是一个很有才干,很是正派,作风严谨,为官慎笃的政治家。德宗还在东宫当太子时,就风闻他的名声,等到登基后,很想有些作为,以使唐室中兴,就将这位干练之才,调到身边工作。先为翰林学士,后转祠部员外郎,进入决策中枢。

“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恩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旧唐书》)

李适这番开导臣下,适当受贿并无不妥的论调,没想到遭到陆贽的拒绝。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帝都开了金口,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放手大干吧!当然,你要保持洁身自好的名声,你不想堕落到无耻地步,那也不必弄得皇帝下不了台。你可以不去做,但也不必表态表示反对。无论如何,他是一国之主,这点聪明,陆贽怎么也是应该有的。可他,本着“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遑他恤乎”的信条,当面反驳了李适。

这是不对的呀,陛下!

“监临受贿,盈尽有刑,至于士吏之微,尚当严禁,矧居风化之,反可通行。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已与交私,何能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

被顶撞回来的德宗,那脸上的表,肯定只有干笑,苦笑和无可奈何的笑,至于他心里是什么样的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是好笑,是可以料到的。从陆贽后来的下场,估计李适那时的心眼里,是阴笑,是奸笑,你算老几,竟敢对朕放肆!大概从此就种下了怨恨。

最高统治者要跟你过不去,那日子怕是很不好过了。一个科长,一个所长,一个村长,甚至一个屁毛不是的小组长,你若得罪了他,还想法给你小鞋穿呢,何况九五之尊,当朝天子?

幸好,跟他谈话那时的李适,还没有完全忘了他在接位后不久的流亡生涯中,陆贽始终追随,与他同苦共难之。那两年里,仓皇逃窜,吃尽苦头,狼狈万状,不可形容。第一次是公元783年(建中四年),被反叛将领朱泚,逐出长安,逃窜到乾县;公元784年(兴元元年),第二次又被反叛将领李怀光逐出乾县,逃窜到汉中。那期间,李适能倚重者,唯有陆贽。所以,尽管又回到长安做太平天子,对于这位老部下的率直之,无论怎样不中听,也不好意思拍桌子,瞪眼睛,跟他翻脸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3.陆贽的拒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