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陛下擅长大义灭亲,杀朱家人不手软
第142章陛下擅长大义灭亲,杀朱家人不手软
长春宫。
朱祁镇头枕着贤妃的双腿,享受着她那双妙手的按摩,微眯着眼睛。贤妃那双清澈的眸子满是浓情蜜意,红唇抿动:“又惹太后生气了?”
“也没有。”朱祁镇伸手握着她的玉手,睁开眼睛,“内忧外患啊,朕思绪有些乱。”
贤妃温柔的一笑:“漠北不是短时间能解决问题的,太宗皇帝,宣宗皇帝都未能彻底解决。陛下,你先要保持大明内部的安稳。”
攘外必先安内!
朱祁镇坐直了,缓缓点头:“对,这朝堂是该再动一动了。”
他心中想着,太后一党还有郕王一党的人,必须清除了。这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官员,只尊皇帝旨意。如此,以后才能一心对付漠北也先。
但是,漠北也先是不会给朕时间的。不过,大明与漠北的战争,也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太宗皇帝打了几十年,都没彻底解决。
先派得力干将去戍卫边疆,挡住也先。朕坐镇京师,先解决了内部问题,那就能专门去对付也先了。
去边疆的主将人选,尤为重要,于谦肯定能当得起这个大任,但是他也得坐镇京师。泾国公陈懋年纪大了,也不合适。
唯有石亨了!石亨为主将,再让杨贵芳为参将,让他们去镇守边疆。有他们二人的配合,应该能挡住也先。
“陛下,上次臣妾跟你说的事,你想好了没有?”贤妃美目微微眨动,声音温婉轻柔。
朱祁镇却面色尴尬,因为贤妃说的是请太医给他看病的事。
“再等等吧。”
“陛下,不能讳疾忌医哟。”
……
西北,敦煌城。
牙罕沙面色凝重的来拜见正统皇帝。正统皇帝当然十分热情,他现在是客人,虽然他对关西七卫都有承诺,但那要等他回到京师,才能实现。
“西宁王,以后你见朕,就免了那些虚礼。”正统皇帝一笑。
牙罕沙的祖上,曾经有西宁王的爵位。正统皇帝这么称呼,是想表达以后他也会封他为西宁王。
“陛下,有情况。”牙罕沙道,“最近,关西七卫下许多部落首领,接到了大明皇帝的圣旨,传他们进京受封。”
“什么?”正统皇帝大惊。
牙罕沙眉头紧紧皱起:“我怀疑陛下你来敦煌的消息已经泄露,大明那个假皇帝也知道了,他召那些部落首领进京,肯定另有所图。”
一旁的许彬哼一声:“就是分化我们呗!如果我所料不差,那假皇帝会设立更多的卫所,册封那些部落首领。到时候,这西北不仅仅只有七卫了,或许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卫所。”
正统皇帝和牙罕沙齐齐变色。如果那样的话,关西七卫会很快陷入内斗。正统皇帝猛拍桌子:“好歹毒的一招,西宁王,就不能阻止那些首领进京吗?”
牙罕沙苦笑着摊手:“我们西北情况不一样,比如我沙州卫下除了我们蒙古人,还有藏人,撒里畏兀儿人等,他们几乎也都是自治的。我作为首领,只是在军事行动上有权力指挥他们。况且,他们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
听了这些,正统皇帝反而冷静下来,挥手道:“等他们回来,我们再召集他们,不就是给好处么?或许,这不是一件坏事。”
许彬暗暗点头。
皇帝陛下这些年,终于是成长起来了。
……
转眼已经是寒秋,朱祁镇一早起来,推开窗棂,眼前的世界仿佛被一夜之间悄然更迭。寒霜如一位无情的画师,以其冷冽之笔,勾勒出一幅肃杀之景。
晨光熹微中,皇城被一层薄薄的银纱轻轻覆盖,屋檐、宫墙、石板路,皆披上了一层洁白而又冰冷的霜衣,闪烁着清冷的光泽。
这霜,似一位冷酷的君王。它无情地侵袭着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霜杀百草,不留余地。宫城内外,原本还顽强地挂着几分绿意的草木,此刻皆在寒霜的抚摸下,变得枯黄萎靡。
寒风吹过,卷起地面上的薄薄霜层,带起一阵阵细碎的声响,如同低语,又似叹息,在这清冷的早晨,更添了几分孤寂与荒凉。朱祁镇伫立窗前,望着这被寒霜装扮的皇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沉重。
他匆匆赶往奉天殿,作为皇帝,上早朝也不能任性的迟到啊。到了奉天殿前,他抬眼看去,群臣走在御道上,迎着冷冽的寒风。当中有不少头发斑白的老臣,在风中似乎摇摇欲坠。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朱祁镇突然觉得,是该放一些老臣回去享受田园之乐了,比如内阁首辅王直,比如礼部尚书胡濙,都是快八十的老臣了。
之前,还需要他们帮着镇朝堂,如今,朱祁镇觉得自己行了!让老臣们告老还乡,再清除太后和郕王一党。
……
早朝。
都察院都御史杨善禀奏:“陛下,巡查御史在巡查河南,发现庄定郡王不仅暴力抗拒新政,还依然强占百姓土地,还杀人灭口。这是庄定郡王的犯罪的罪证,还有供词。陛下,庄定郡王无视王法,顶风作案,请陛下严惩。”
朱祁镇回想了好一会儿,才记得这个庄定郡王乃是周王一系。第一代周王儿子就有十多个,现在都特么第五代了,封他们一系的郡王就好几十个了。
“人证物证可都有了?”朱祁镇道,“可不能冤枉人啊。”
这时,内阁商辂站出来禀奏:“陛下,河南巡抚刘定之的折子今天刚来,也是弹劾庄定郡王的。证据确凿,请陛下严惩。”
接着,好几个大臣附议。
朱祁镇目光扫过,沉声道:“杀人偿命!大理寺核准无误后,命刘定之抓捕人犯,在当地处斩,不必押送进京。”
群臣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希望陛下严惩庄定郡王,但没想到陛下直接下令处斩。
陛下圣明啊,陛下这是大义灭亲啊,陛下太不容易了,这得多痛苦啊……
大臣们开始脑补,站在殿上的朱祁钰后槽牙都快被咬碎了,他大爷的大义灭亲,他是伪帝,哪来的亲?
“诸位爱卿,朕还是那句话!”朱祁镇冷声道,“朕要推行新政,谁也不能阻止乱政!朕的刀,先杀朱家人,天下臣民该知道朕的良苦用心啊。”
“陛下圣明。”群臣跪拜。
朱祁镇轻叹一声,很痛苦的样子。
……
这一日。西北部落的首领们进京,皇帝朱祁镇亲自接见。
朱祁镇龙袍加身,端坐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群臣及远方来客,朗声而言:“朕闻西北之地,山川壮丽,物产丰饶,而诸部落之民,英勇善战,忠诚于国。自太祖皇帝以来,大明与西北诸部,同气连枝,共御外侮,实乃天作之合,地造之缘也。”
言毕,朱祁镇起身,缓步走下丹墀,至西北首领之前,尽显亲和之态。他继续说道:“诸君乃大明之挚友,亦是西北之屏障。尔等守土有责,护国有功,朕心甚慰。愿吾大明与西北诸部,永结同心,共享太平。无论风雨变换,岁月更迭,吾等之友谊,当如磐石之坚,不可动摇。”
在座之西北首领,闻听此言,无不感动涕零,纷纷起身拜谢,誓言效忠大明,共守边疆。
朱祁镇见状,心中大悦,知此番接见,已收拢人心,稳固边疆。他挥毫泼墨,御笔亲书“永结同好”四字,赠予西北首领。
并且,他宣布,在西北增加十五个卫所,选当中的十五个人担任首领。同时,他承诺,大明与他们各部通商。
朱祁镇的目的很简单,这些人回去,西北多了十五个卫所,跟现在的关西七卫同等级别。如此,他们绝对会内斗。
而他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些金银赏赐,还有就是赏一些虚名。这里面要是有人能解决那正统皇帝,他都能赏一个西北王。
反正,以后再收拾他们就是。
……
朝廷很隆重的迎接西北各部的首领,给了他们大国使臣的待遇。朝廷还专门为此举办了宴会,给足了西北诸部首领面子。
相比朝廷的热闹,太后却低调的驾临英国公府。英国公已经很久没有顾问朝政军务了,一直在家养病。
听到太后驾临,英国公亲自迎接。太后看到白发苍苍的英国公,轻叹:“你现在是太国丈,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多礼。”
“老臣先是大明的臣子,然后才是皇亲国戚。”英国公拜道。
“好了,起来说话。”太后抬了抬手,“本宫听贤妃说,你们家院子有一片翠竹,你带本宫去看看。”
“是!”英国公起身。
太后朝身后挥了挥手,示意宫女和太监们别跟着。英国公领路,带着太后进了后院。小太监曹铉目光跟随,可也不敢上前了。
他是曹吉祥收的义子,当然想知道太后与英国公谈了什么,他好上报曹吉祥。曹铉心中有些疑惑,不是说英国公病了么?看上去,不像是病了的样子啊,精神矍铄啊。
太后与英国公在后院聊了半个时辰,这才回宫。
……
黄昏。
朱祁镇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坤宁宫。
太后端庄的坐在桌案旁,双手交叠,轻放在双腿之间,冷艳温婉,那双漆黑的美眸在看到朱祁镇的瞬间,眸光微闪,声音温婉轻柔:“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这儿才是家啊。”朱祁镇坐下,伸手揉着眉头。
太后秀美精致的脸颊浮现出一抹笑意:“你召西北诸部的首领,是为了分化关西七卫?”
朱祁镇继续揉着眉头,道:“是,关西七卫若是连成一片,上下一心,对朝廷来说不是好事。朝廷应付一个也先,已经够吃力了。东南还有倭寇,西北就更不能乱了。”
太后缓缓点头,不再继续问。
朱祁镇睁开眼,端着桌子上的茶喝了一口,随口道:“你今天去看英国公了?老国公身体还好吧?朕也该去看看他的,他不但战功赫赫,现在还是朕的太国丈。”
太后美目一柔,低声应了一声:“老国公还是那些老毛病,战场上留下的老伤,好是好不了,太医说只能养着。”
“漠北也先蠢蠢欲动,朕渴望如老国公一般的将帅啊。”朱祁镇叹息一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太后起身,走到餐桌旁坐下,“吃饭吧,不谈政事了,免得你又生闷气。”
朱祁镇走上前,在她对面坐下,摊手:“我哪里生闷气了?是你阴晴不定,我怕说错话,又惹你不高兴了。”
太后冷艳妩媚的眸子一瞪:“我哪有!”
朱祁镇无奈耸耸肩:“好吧,你没有,不吵了,我们安静吃顿饭,好吧?”
落日余晖洒下,两人低头吃饭。
……
吃完饭,已经是暮色四合。
“朕还要去文华殿看看。”朱祁镇起身。
“你也不用事事亲为,你是皇帝。”太后抬起双眸,提醒。
朱祁镇无奈的语气:“今夜是王阁老当值,他都快八十了,朕可不得去陪陪他。”
他大步而去,太后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天黑后,冷风呼啸。朱祁镇没有坐轿子,自己走到了文华殿,看到王直坐在桌案前,身旁已经放了一个火盆。
“王阁老。”朱祁镇喊一声。
王直见到是皇帝陛下,连忙起身,就要拜。朱祁镇上前扶住了他,一笑:“不必了,怕你把朕磕死。”
“陛下瞎说,臣子跪陛下,陛下受得起。”王直一笑。
朱祁镇让王直坐下,自己却站着。王直有些许的拘谨,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在之前,他面对年轻皇帝,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以前,在乾清宫,他都会有座,在那坐着,也不会拘谨。近来,看到皇帝,居然拘谨起来了,或许是因为皇帝陛下越来越有圣君之姿。
“阁老,你老家是哪里?”朱祁镇随口问。
“江西泰和。”王直眼中满是回忆,“不过,老臣已经几十年没回去了,老臣家里,也是有百亩地的呢。”
朱祁镇一笑:“还是个小地主。”
王直说话很慢了,道:“也不知道那些不肖子孙会不会把地荒废了,老臣还想着回乡后,能亲手种些瓜果。”
朱祁镇嘴角微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