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

1.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

地处桂西北的毛南山乡,虽然没有名山大川,没有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但是那些不显山露水的山山壑壑,却无比忠诚于毛南的子民,用自己不很充裕的乳汁无私地滋养了一代代著名的文学艺术人才。***这些文学艺术人才也知恩图报,他们不愧对滋养他们的水水山山,有的面对暗黄的桐油灯,彻夜苦读,终于写出了毛南族有史以来第一篇文学作品,成为了毛南族文学的史祖;有的倾注一生的心血,为掘毛南族的民间文学废寝忘食,将毛南族古老的口头民间文学创新、精装为典雅优美的书面文学,使之融入中国文学的宝库;有的有极强的民族责任心,筚路蓝缕,另起炉灶,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韦编三绝,并从中吸取文学营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终于撰写出了属于毛南人自己的第一部鸿篇巨著;有的尽泼墨,笔走龙蛇,腾蛟起凤,在中华书法大赛中尽显风骚,为毛南山乡争得了荣誉;有的匠心独具,丹青妙笔,使毛南山乡的不少山水风物,荣登中华国画艺术的殿堂。

一、谭德成

谭德成(1748~1817年),男,环江县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柳郡监生,是公认的毛南族文学始祖。乾隆戊申年(1788年),毛南族始祖谭三孝的十七代孙谭灿元为了让毛南族的子孙后代饮水思源,永远铭记始祖谭三孝的生平业绩,面命谭德成、卢炳蔚撰写《谭家世谱碑文》。谭德成、卢炳蔚欣然从命,提笔写成了500字左右的《谭家世谱碑文》。碑文开篇道出此文的由来,简述了始祖谭三孝的原籍、读书经历、考中进士后的仕途以及到河池任知州的经过。接着叙述因厂务水灾无法填足亏空,而罢职归农,几经辗转来到毛南山乡的坎坷经历。文末简述了谭三孝与方刚振相识,方刚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谭三孝,谭三孝继而养儿育女、瓜瓞延绵的史实。最后以点睛之笔,阐述了撰写碑文的目的和意义。《谭家世谱碑文》是毛南族文学的滥觞,是毛南族有史以来第一块汉文石碑。碑文的作者之一谭德成是毛南族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文人。他平生还写了不少诗文,因年久失传,唯有《哭兄诗》和《哭弟谭德祥诗》流传至今。

二、方宪修

方宪修(1819~1872年),男,字滁山,环江县水源乡三才村盘江人,是毛南族著名的文人。曾以军功保升直隶州指分贵州署古州(今贵州榕江)同知。不久,方宪修深感官场黑暗,不是久留之所,于是辞官回家,寄山水,吟诗作对,过着漫步田间,访亲探友的悠闲生活。其诗文大多已失传,散文唯存《为谭寿仪请袭荫上张中承书》一文。流传于民间的诗歌有《春日寄外》10,《戒赌》等诗100余(篇),其中被收入《思恩县志》和《宜北县志》的诗近百(篇)。方宪修的诗歌内容涉及面广,积极上进,给读者以启迪的作品不少,但由于历史局限,他的诗歌也有不少颓废、消极的因素。但他写的七律诗数量之多,文采、音韵之优美,在当时说来,举邑难匹。方宪修平生还喜爱山歌,能就着景物、时节、场合随口编唱,获得民众喜欢及好评。他翻译的《蛮歌翻译》(亦称《壮歌翻译》)32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被收编入《思恩县志》(诗部),在民间广为流传。

三、谭妙机

谭妙机(生卒年不详),男,环江县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系毛南族文学开山之作《谭家世普碑文》的作者谭德成之长子。自幼在其父亲的影响下,奋攻读,少时就能诗善文。曾考中秀才,在四川师从黄先生,并与其女喜结良缘。谭妙机的诗文据说数量不少,但因年久失传,唯独所撰写的《哭妻诗》刻于黄氏墓碑上,至今可见。该诗是毛南族古代不可多得的悼亡诗,至今仍在毛南山乡广为传诵。

四、谭云锦

谭云锦(1854~1921年),男,环江县下南乡波川村高川屯人,毛南族著名民间医生、文人。善于诗联创作,乐施好舍,平生吃素,毛南族先辈们称其为“仙翁”。他中年创作的《回环诗》是其诗歌的代表作,艺术造诣高,在环江县及周边地区广为传诵,曾引起不少毛南族民间知识分子的共鸣与唱和,是不可多得的毛南族回环诗佳作。谭云锦的对联以诙谐、讽喻见长,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流传于世,深受毛南民众的好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毛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毛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节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