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节文学艺术类(3)

8.第三节文学艺术类(3)

侗族网站一览1

1对于“西瓯”与“骆越”,有的认为是同一族群,有的则从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它们属于百越中的不同亚族群。参见陈国强、蒋炳钊、吴绵吉、辛士成:《百越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40~241页。

2(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3参见《后汉书·郡国四》。

1《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81页。

2向零:《侗族哲学思想述略》,载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8~19页。

3朱慧珍:《诗意的生存——侗族审美生存特征初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5期。

1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8页。

侗族与其他民族的通婚状况一览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展司编:《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资料》(上册),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63~264页。

1冯祖贻、朱俊明、李双壁、潘年英、龙跃红、李晓红:《侗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3页。

续表1

1徐松石:《泰族壮族粤族考》,中华书局印行,民国35年,第60页。

2张寿祺:《关于侗族名称的来源问题》,《民族研究》1982年第3期。

3罗贤佑:《元代民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487页。

4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侗族简史简志合编》,第5页。

5张民:《侗史研究》,载罗廷华、王胜先主编:《侗族历史文化习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1页。

附录

1张民:《侗史研究》,载罗廷华,王胜先主编:《侗族历史文化习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0页。

2龙玉成:《论侗族“源”“流”问题》,载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69页。

3林河:《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

4张人位:《侗族远古定居梧州说需要再探》,《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

5汤宗悟:《考古掘与侗族族源》,《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又见汤宗悟:《近年来新晃地区考古新现概述》,载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91~97页。

6龙玉成:《论侗族“源”“流”问题》,载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59~60页。

后记

本书是在《侗族风俗志》的基础上完成的。2000年,笔者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之约,撰写了《侗族风俗志》一书,并于2006年出版。由于篇幅与体例的限制,书中仅对侗族的一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事象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许多内容均未涉及,让笔者甚为遗憾。2009年年底,受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之约,在该书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增加了历史概述、现代文化传承、大事记、民族区域自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尤其对当代的侗族文化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同时还增加了大量图片。但由于时间较紧,教学任务又繁重,此书的完成显得较为匆忙,加上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虽有涉及,却未能深入阐述,而且在初稿的基础上还删除了近10万字的内容,这让笔者同样感到遗憾。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仍是一本并未深入精细的关于侗族文化的描述,仅希望它能对有志于侗族文化的研究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喜爱侗族文化者起到知识普及之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侗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侗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三节文学艺术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