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三节文学艺术类(7)
4《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12~13页。
6张民:《从〈祭祖歌〉探讨侗族的迁徙》,《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2期。又见张民:《续〈从祭祖歌探讨侗族迁徙〉》,载侗族研究会编:《侗学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38~56页。
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5页。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4~85页。
3《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63页。
4靳德行主编,秦英君、李占才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29~130页。
1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后记
本书是在《侗族风俗志》基础上完成的。2000年,笔者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之约,撰写了《侗族风俗志》一书,并于2006年出版。由于该书篇幅与体例的限制,书中仅对侗族的一些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事项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许多内容均未涉及,让笔者甚为遗憾。2009年年底,受宁夏人民出版社之约,在《侗族风俗志》一书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增加了历史概述、现代文化传承、大事记、民族区域自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尤其对当代的侗族文化作了较全面的梳理,同时还增加了大量图片。但由于时间较紧,笔者教学任务又繁重,此书的完成显得较为匆忙,加上篇幅的限制,许多内容虽有涉及,却未能深入阐述,而且在初稿的基础上还删除了近10万字的内容,这让笔者同样感到遗憾。目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虽仍是一本较为粗浅的关于侗族文化的描述,但笔者希望它能对有志于侗族文化的研究者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喜爱侗族文化的读者能起到一个知识普及之效。
由于该书涉及面多,加之侗族分布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在撰写过程中笔者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求助于诸多的亲朋好友和同胞。在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已退休的杨进铨老师,他不仅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而且还不顾70多岁高龄,从北京郊外给笔者送来有关书籍;龙耀宏教授虽远在上海学习,仍源源不断给笔者提供大量他亲自调研的资料,而且还有许多图片;遵义市纪委办公室的郑启彦主任、铜仁市万山特区的杨昌海,也为笔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姜大谦、吴家琴夫妇,黔东南州民委的张盛、地扪生态博物馆馆长任和昕也为笔者提供了
1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31页。
1李筱竹:《从江县朝利村侗族纺织、靛染技术调查》,载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编:《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侗族卷),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479页。
1张民:《侗史研究》,载罗廷华、王胜先主编:《侗族历史文化习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3~46页。
2范宏贵:《同根生的民族——壮傣各族渊源与文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第135页。
3张均如:《标话与壮侗语族语的比较》,《民族语文》1989年第6期。
4冯祖贻、朱俊明、李双璧、潘年英、龙跃红、李晓红:《侗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