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三节文学艺术类(16)
续表
中国侗族
榕江车寨萨坛
榕江月寨萨坛
1刘芝凤:《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9页。
2张世珊、杨昌嗣编著:《侗族文化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22~123页。
1刘芝凤:《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1页。
肇兴侗族祭萨供图:温红叶
1刘芝凤:《中国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6~89页。
2傅安辉:《九寨侗乡的祭俗》,载王胜先主编:《侗族文化史料》(1~10卷),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委民族研究所印。
1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办主编:《侗款》,岳麓书社,1988年。
?譹?訛《侗族——贵州黎平县九龙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71~572页。
?譺?訛陆中午、吴炳升主编:《侗族文化遗产集成·第三辑》(下)《信仰大观》,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69页。
?譻?訛傅安辉、余达忠:《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3页。
中华民族全书
?譹?訛黔东南自治州文学艺术研究室编:《民间文学资料集》第一辑。转引自向零:《侗族哲学思想述略》,载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1~12页。
1向零:《侗族哲学思想述略》,载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18~19页。
1向零:《侗族哲学思想述略》,载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1廖毅川:《侗族“款词”道德规范初探》,载《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93页。
1石若屏:《试论侗族曲艺的社会功能》,载贵州省侗学研究会编:《侗学研究》(三)“民族意识新觉醒”,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第202~203页。
地扪村供图:任和昕
1杨通山、蒙光朝、过伟、郑光松、周东培编:《侗族风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第312页。
1朱慧珍:《诗意的生存——侗族审美生存特征初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5期。
体现团结精神的长桌宴供图:任和昕
慈祥的老人供图:任和昕
12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1吴浩主编:《中国侗族村寨文化》,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2杨权:《侗族民间文学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7页。
12朱慧珍:《诗意的生存——侗族审美生存特征初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5期。
侗戏剧本目录
1参见《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44页。
2杨权、郑国乔、龙耀宏:《侗族》,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48页。
3(清)道光《晃州厅志》卷二十八《选举》。
4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5《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1页。
6《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02页。
1《侗族文学史》编写组:《侗族文学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2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