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节生态资源(4)

11.第四节生态资源(4)

(二)淡水渔业

渔业已从简单的捕捞展为人工养殖。较有特色的鱼类有多种,如三亚养殖的有山瑞(团鱼)、鳌鱼、草鱼、鲤鱼等品种;昌江,在山区七差、王下、石碌等乡镇则主要以淡水养殖为主;琼中,处中部山区,淡水养殖业也较达,所养的溪鳗最大的达20公斤左右。

九、商业

黎族聚居区历史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极不达,以物物交换为主。在黎汉杂居区,有少量墟镇和集市。明清至民国时期,陵水、崖县、东方和昌江等沿海城镇和港口,出现了一批大墟市,以农副产品交换为主。民国初年,有外地汉商到少数民族山区开办店铺,黎族一些富有人家也办店经商。经营项目有红藤、白藤、鹿角、木耳等土特产。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并存,但存在不平等现象。从1947年起,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琼崖民主政府先后在白沙、琼中和乐东的毛贵、毛栈、中平等地建供销合作社,借此满足军民生活需要和推销少数民族农副产品,减少盘剥现象。1952~1954年,黎族地区出现了民族贸易公司和供销社,经营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化工、副食等项目。其零售额占整个市场零售额的44。39%。1955年,国营、合作商业有较大展,崖县、陵水县分别建立百货、食品、纺织品、药材、糖、烟、酒等8大专业公司,各县建立农产品采购局,自治州在广州设民贸办事处。1956年,黎族地区有了商业局。1957年,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国营商业体系。此后,黎族地区商业机构日益健全,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立了多渠道、少环节的开放型商品市场,使黎族地区的商业展呈现繁荣局面。1979年以后,农贸市场兴起,城乡经济活跃。各级工商部门正确贯彻执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积极鼓励展农贸集市。以前没有集市贸易的保亭县,也建起10多个市场。白沙县牙叉镇的早市亦展成全天营业的集市。通什市冲山镇一改过去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几个门市部的局面,国营商业与农贸集市并存,繁荣了山城经济。城乡集市从无到有以至到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展过程,对推动黎族地区经济展起着重要作用。

十、土地资源

黎族地区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场、滩涂等都有大面积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以及各县市的盆地,如通什盆地、白沙盆地、乐东盆地、东方盆地等,这些盆地以种植水稻和旱稻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黎族地区中北部山地和丘陵地带,以雅加大岭、黎母岭和五指山最为集中,乐东县的尖峰岭和陵水县的吊罗山也有广泛分布。林地资源丰富是黎族地区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占地广,树种丰富,有许多珍贵经济林木,而且就其森林覆盖率来说,高于全国平均值,并有大面积原始林区。草场资源亦十分丰富,天然草场主要在白沙县和琼中县,人工草场主要分布在东方市和昌江县,适宜展畜牧业。滩涂分布在沿海地区,适宜展浅海养殖业。此外,宜胶地和宜热带作物地分布广,面积大,各县市都有。黎族地区的土地资源虽然丰富而且类型多样,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各县市的农业生产能力差别较大。山地、丘陵是黎族地区主要地貌特征,约占黎族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5左右,台地和平原面积所占比重略少,因此,耕地面积相应较少,人均耕地面积更少。另外,黎族人虽已着手开山区,但尚有大面积荒山荒地未被利用,开潜力颇大。黎族地区人民正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挥土地资源优势,建设美丽的家园。

十一、自然保护区

海南省黎族地区地处热带,中部多山地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又有多种珍贵动物生存。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保护海南热带动植物资源,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

(一)昌江县坝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黎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黎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四节生态资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