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2)
中国俄罗斯族中有许多人担任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他们奋斗在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战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柯尔波娃·娜佳,俄罗斯族,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新疆伊犁地区红旗农业机械厂的医生。
在1957年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中,由于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得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以及党内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其中少数俄罗斯族干部和职工也遭到了批判。在后来的“反修防修”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一批俄罗斯族同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政策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党还制定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民族工作及任务,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使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展,逐步消除了历史上遗留的问题,使各族人民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国家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1983年开始恢复了俄罗斯族的传统节日——圣诞节和复活节,并为庆祝节日提供活动场所和经费。198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俄罗斯族代表列娜应邀去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登上了**观礼台,出席了国务院举行的招待会。并出席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的少数民族代表宴会,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俄罗斯族的关怀和信任。此外,国家在招工和升学方面也对俄罗斯族进行照顾。这些关怀极大地调动了俄罗斯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坚定了他们定居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
1644年
一股流窜于黑龙江地区的沙俄侵略军败降后被送至北京,编入八旗。
1668~1685年
清政府招抚多批俄罗斯人归顺清朝,康熙皇帝为其专设俄罗斯佐领,编入镶黄旗。
1860~1907年
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人越境至额尔古纳河南岸盗采金矿、垦荒、放牧,大批俄罗斯人就此留居中国。与此同时,在沙俄不断通过不平等条约扩大在中国新疆利益范围的背景下,不少俄罗斯人侨居中国新疆。十月革命后,他们中大多留居中国。
1918~1921年
十月革命之后,沙俄军官伊凡诺夫、巴奇赤等率白军窜逃至中国新疆,他们所裹挟的不少俄罗斯“难民”也因此来到新疆。
1931~1938年
苏联政府将远东地区1万多华侨及其俄罗斯族亲属强行分批迁入中亚,其中许多人经新疆霍尔果斯和塔城巴克图返回中国。
1934年
新疆召开了第一届民众代表大会,俄罗斯族的代表以“归化族”的名义出席了会议。
1935年
新疆召开了第二届民众代表大会,会议上对新疆少数民族的划分和称谓作了具体规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从此俄罗斯族人就以“归化族”的名称正式加入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行列。
1935年
中国新疆的俄罗斯族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促进会——归化族文化促进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应俄罗斯族人民的要求,废除了“归化族”名称,恢复了俄罗斯族本名,俄罗斯族作为中华大家庭的光荣成员,在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挥着自己的才智,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4年
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2001年
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恩和乡和室韦镇合并成立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2004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俄罗斯族文化协会成立。
2005年
国内家俄罗斯民俗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民俗博物馆建成。
2007年
“俄罗斯族民间舞蹈”成功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蒙古俄罗斯民族研究会”正式成立。
“新疆俄罗斯族帕斯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