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节精神气质特点(3)

4.第二节精神气质特点(3)

俄罗斯族在生活中有唱不完的歌、跳不完的舞,还有说不完的话。和俄罗斯族打过交道的人都会现,俄罗斯族胸中那乐观的生活态度常常会感染周围的人。我国著名的旅行专家管详麟在他的行走美文中,有一段关于内蒙古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俄罗斯族老人叙述他们合家迁来此地的过程的文字,“告别兰家,我们继续访问一位在当地很有威望的原住民老人,他今年73岁,姓曲,身材魁梧,脸上长满灰白色的胡子,他正站在厨房高处的梯子上用石灰水粉刷墙壁呢。他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向我谈起他家迁来此地的过程:‘那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人们要去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开荒,多数都是被迫背井离乡,那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似乎老人有难之隐,不愿透露更多的细节,‘往事不提了,我还是唱一俄罗斯民歌吧,让我们与今天的快乐同在。’老人敏捷地从梯子上下来,用手捋了一把胡子,操着俄语唱起了悠扬美妙的俄罗斯民歌。我虽听不懂歌词,但老人那激越昂扬的声调和随着歌唱的节拍手舞足蹈的样子,分明让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族人乐观、宽厚、博大的胸怀。”在其文章的最后,管详麟对俄罗斯族人的精神气质和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感染并影响着管详麟手中的笔,他写道“祝愿这种(俄罗斯族的)快乐像恩和流水一样,永远伴随着俄罗斯族生生不息。”

正如哲学家费·伊·丘特切夫所说:“俄罗斯族人通过改造精神世界、克服人类本性中的缺憾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中国的俄罗斯族在其居住所在地,用自己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不但改变着这些地区的自然、经济面貌,还感染着其他民族,进而演绎成为中国俄罗斯族精神气质的独特魅力。

五、重视教育、文化立身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俄罗斯族各类教育就已形成一定规模,各类教育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其他少数民族,俄罗斯族从苏联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并在我国加以传播,直接或间接地对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教育的展。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和文字,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在社会上,他们讲汉语,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俄罗斯族人数虽少,但是无论是民族语,或者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展。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新疆俄罗斯族每万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大学(包括大专)1405人,中专1064人,高中1580人,初中2949人,小学1985人。同时,俄罗斯族的文盲率属于最低的少数民族之一,全民族为422人(2000年)。此外俄罗斯族平均受教育年数(8。37年)居全国少数民族第三,仅次于塔塔尔族(8。80年)和赫哲族(8。66年),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民族之一。在新疆,俄罗斯族的文化教育水平综合均值(11。87年)位列新疆13个世居民族第二,仅次于满族,远远高于新疆平均水平(8。32年)。

中国的俄罗斯族中知识分子比例高,不少人在大中学校教授俄语,或在国家机关从事翻译工作。为了更好地对俄罗斯族青少年进行母语教育,保留本民族特色,伊宁市专门设有俄罗斯小学、中学,开设俄语课,而且一直都是由俄罗斯族人担任校长。伊宁市俄罗斯族小学校长卢尼奥夫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无论是在北京参政议政,或是在伊宁俄罗斯小学教书育人,他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俄罗斯族的关心与扶持。卢尼奥夫自信地说,俄罗斯族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俄罗斯族重视教育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把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到哪里。正是俄罗斯族人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工艺,对这个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园艺业从传统粗放型向机械化、良种化转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俄罗斯族人为中国的西部地区引进了各种手工业技术,如食品加工,靴鞋制造,衣裙缝纫,钟表、缝纫机、手摇唱机、自行车等项修理技术,因此他们深受周围各族人民的尊重和欢迎。俄罗斯族文化在其各自所在地影响比较大,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当地政府都希望把这一特色保留下来。

俄罗斯族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俄罗斯族的展产生了较大的效应,这有效地影响了其婚姻、生育、死亡、人口结构等的变动速度和幅度,使俄罗斯族的第三产业和城镇化进程领先于全国其他民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俄罗斯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俄罗斯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第二节精神气质特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