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明的宝钞就是废纸一张
第87章大明的宝钞就是废纸一张
看着一摞摞叠加起来放在盒子里边的大明宝钞。
杨晨拿起来仔细看了又看,让大明洪武年通货膨胀的玩意居然长这一副模样。
很简单的制作手艺,看起来应该是使用了什么墨水进行印刷在纸张上。
闻了闻味道,跟后世的纸钞味相差很大。
甚至有些陈旧。
数了数额度,确实跟朱标说的一样,一共五千两白银。
只是他不知道这些钱到底能不能花出去。
大明宝钞出现的时间是在洪武八年,现在才刚刚洪武十二年。
通货膨胀应该还没有这么严重,民间百姓还不至于拒绝收宝钞。
距离百姓用大明宝钞来擦屁股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
根据记载,大明宝钞从发行时间开始到洪武末年,一共贬值了至少七八成。
“杨晨?你刚才说什么?这宝钞擦屎都嫌硬?”
“此话怎讲?难不成你觉得这宝钞不能用?”
本来以为自己母后跟他凑了一些钱给杨晨,对方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是笑着收下来才对。
却没想到寻常人视若珍宝的钱在杨晨眼中居然是擦屎都嫌弃的废纸张。
“这我一时半会有些反应不过来,说话有些直,还请阿标你见谅。”
意识到自己说话又粗糙了,杨晨先是表达歉意。
坐在一旁的马皇后却意识到这其中必然有问题,于是便提了一嘴。
“杨晨啊,这宝钞是我跟太子的一点心意,不过我怎么看都觉得你似乎对这宝钞有很大的意见?这宝钞有什么问题,你不妨直说,倘若你不喜欢,我也能给你找些真金白银来。
只是一时半会凑不出这么多,明儿我可以派人送到你府上,你看如何?”
闻言,杨晨叹息一声,自打自己出现以来,都是受人照顾,特别是马皇后。
多少次对他提供了许多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特殊照顾。
甚至还明白的告诉他,只要她活着,朱元璋就不会动他。
整个大明朝,恐怕也就只有杨晨拥有这样的待遇。
在内心想了想,杨晨深深吸了一口气,旋即开口解释说道:“娘娘,阿标,我就长话短说了,等会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后再问。
这宝钞,还有娘娘先前提到的真金白银,甚至我从未见过的铜钱,你们将这些东西称之为何物我不清楚。
但在六百年之后的世界,只要是能用来购买交换的东西,都有一个统称。
叫做‘货币’。
关于货币,根据我所学的知识里面,大致分为三种模式体现出货币的性能。
第一,以物换物,物品本身具备很高的价值,比如羊腿,牛头,丝绸布匹等等价值不菲的物品与其他物品进行更换。
第二,商品货币,这个解释你们能理解为价值被大部分人定义昂贵的东西,比如宝玉,宝石,琉璃,金银铜等等皆是如此。
第三,法定货币!这东西的价值是由一个统治王朝所赋予的,它本身其实并不值钱,能换东西,是看在制造它的王朝国度的面子上。
比如我手上的这些宝钞就是大明的法定货币。
这钱正常情况来说是越强大的国家印刷,宝钞就越好用。
可是陛下的认知能力.准确的说整个大明所有人,包括娘娘跟阿标你的认知是不是都觉得。
这宝钞只要印刷出来,就能任意挥霍使用?”
听到杨晨将宝钞阐述为‘货币’两个字,朱标跟马皇后顿时就提起十二分精神。
特别是朱标,自从杨晨告诉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真理之言后。
朱标就发誓,自己将来一定要亲自去用脚丈量这大明,用自己的眼睛看看人世间的真相。
马皇后虽说没有正式听到过杨晨的话语,却也能从语气听出这件事定然不简单。
平日她本就喜好读书,所学知识博古通今,第一次听到陌生词语,且这里面很有可能是她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马皇后自然是十分期待。
“从北宋开始,民间逐渐流传纸钞,而后朝廷开始规定固有的面额。
随着流通越发广泛,宝钞也逐渐有了交子、会子、淮子等等另名,直到大宋被灭,元朝称霸中原。
宝钞也是印刷使用,怎么到了大明却不能用了?”
知道货币的三种性质,朱标略带茫然的询问杨晨。
马皇后也是在一旁颔首表示。
自洪武八年开始,民间的钱财逐渐缺失,百姓一度使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生活。
为了解决钱荒,朱元璋喝令中书省建造宝钞提举司,等到胡惟庸被杀,中书省才被废除,宝钞提举司最后落入户部门下。
自此,大明宝钞提举司在老朱的授意下印刷大明宝钞,充实国库,使得民间不需要再以物换物。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项很好的措施,解决了百姓没钱的忧虑,也解决朝廷国库亏空的赤字处境。
到现在四年时间,所有人都觉得没有问题。
唯独对金钱嗅觉最为灵敏的商贾。
他们发现宝钞其实就是一张废纸,面额不固定,数量堆积起来能比肩一座房子。
私底下很多商户其实都使用真金白银进行交易。
“哎~其实你能有这样的认知也是在意料当中,毕竟以中原土地这片土壤。
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话,根本培育不出能发现问题本质的人。”
听到朱标的话,杨晨旋即苦笑自言自语,接着皱紧眉头严肃认真说道:
“方才我说了,货币有三种形式的表现。
大明宝钞就是第三种,由朝廷印刷发行的法定货币。
这东西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能用于更换物资购买物品,完全是因为这小小的大明宝钞上寄托了大明的国力还有公信力。
国力越强,宝钞的购买能力就越强,后世六百年,有一个国家的实力比我所在的国家还要强。
他们的一两白银,能兑换我所在国家六两甚至七两白银,不知道我这样说你们能不能听懂。”
“嘶!这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强横霸道的国家!那岂不是说他的国力很强?”
以强行手段逼迫他人,朱标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国家,就连当前大明都做不到,他完全不敢想这国度究竟有多强!
“这里面的事太多了,我就不多解释,先说这宝钞吧。
除了国力赋予了宝钞购买能力之外,还有公信力,也可以说是信誉、契约、条款等等类似意思。
宝钞之所以能购买物品,当做白银跟黄金的替代物。
完全是因为百姓相信朝廷能有足够多的黄金白银匹配上手发行的这些宝钞。
正因如此,百姓有这样的错觉,导致你们也有这样的错觉,于是就开始疯狂印刷面额大,数量多的白银宝钞。
试问太子,你安排人印刷一张一万两乃至十万两白银的宝钞,这张桑皮纸制作而成的宝钞难道就能价值十万两白银?
事情要是真这么简单,大明还会穷到这个地步?
只要缺钱,皇帝下令不停印刷钱就好了,没钱就印,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正常来说,货币想要顺利流通,就必须有一个锚定物,说的太复杂你们听不懂,我就直白的说了,这个锚定物就是一个货币挂钩的东西。
比如说大明宝钞,想要这东西值钱,就必须有贵金属挂钩作为锚定物,白银黄金都行,甚至铜钱也行。
只要朝廷能拿出跟宝钞数量一样价值的贵金属就行。
比如说我手上这五千两白银宝钞,我拿去跟朝廷兑换,只要真的能兑换实实在在的五千两白银,那么这宝钞才能让百姓信服。
要是不能,那就跟我说的一样,宝钞擦屎都嫌硬。”
杨晨没有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就算有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替代。
可能没有解释的很明白,但这不是上课,而是告诉对方这么一件事。
能让朱标等人明白就行。
然而被杨晨这么一说,朱标就感到犯难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官方根本就不准百姓用宝钞兑换白银使用。
建国初期,百姓纷纷摒弃元朝遗留下来的交子,使用白银黄金铜钱等等金属货币。
可这些九成的贵金属都凝聚在商贾身上,他们要么收藏,要么跟海外的人交易。
最后导致百姓无钱可用,贵金属以一定的速度流失海外。
为了避免钱荒,跟铜钱流外,朱元璋喝令百姓不能使用贵金属交易。
‘铜不下海’也是老朱制定海禁的其中一个原因。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贵金属继续流失。
等到宝钞发行,钱荒的迹象才慢慢减少。
被杨晨这么一说,马皇后跟朱标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如此说来,大明宝钞要是不加以限制,将来就会落到你所说的下场。”
“这是不是太严重了?”
朱标的随口一说,让杨晨举出另外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承认我说的让你们认为可能是危言耸听,但过不久的将来就会印证我所说的一切。
有些细节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大明宝钞贬值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不知道太子,如今宝钞有哪些面额,价值如何?你可否跟我细说一番,好让我讲的明白。”
为了能清楚宝钞现在是什么情况,杨晨得先了解这宝钞的具体面额有哪些。
否则他也没办法细说。
“现如今大明宝钞有六种主要面额。
洪武八年,宝钞提举司设立在中书省,经过我父皇跟大臣的商议,最终决定印刷六种主要面额。
分别为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
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朱标对这方面的记忆倒是很清楚,也能让杨晨解释起来方便许多。
点头算是表示自己明白,杨晨便接着说道:
“我就以一贯作为举例子吧。
起初规定每钞一贯准钱一千文或银一两,四贯准金一两。
由于宝钞发行期间,大明朝廷没有准备金银等等贵金属。印刷出来的钱主要用于财政支付,不久就迅速贬值。
到了洪武十八年,官俸米折支钞每贯宝钞折米为0.4石。
洪武二十三年,南方一些地区每贯宝钞只能折换铜钱二百五十文。
洪武二十七年,两浙、闽广、江西诸处每贯宝钞甚至只能换铜钱160文。
到了宣德四年,税收官价每贯钞折米0.02石,宣德七年,税收官价每贯钞折银1分。
这之后,正统八年,税收官价每贯钞折米0.01石。
景泰三年,官俸钞给银,钞每贯折银2厘1067。
成化元年,诏通钱法,规定商税等钱钞兼收,此时每贯宝钞只能折铜钱4文。
由此可见,宝钞的贬值速度非常快,从最初的一贯准钱一千文或银一两。
到后来只能折铜钱4文,贬值幅度达到了数百上千倍。”
杨晨语气极为肃然,他们不知道后边的年号是哪些皇帝。
可从中能看出来,大明宝钞贬值的速度太快了!光是洪武二十七年就已经贬值了近乎十倍!这才刚刚二十年光阴啊!
然而这还没完,杨晨接下来所说的让两人如临大敌,朱标更是额头低落豆粒般大小的汗珠。
“一个王朝,还是掌控上千万人命运的王朝,倘若没有一套完善的经济标杆,那么就会导致经济崩盘。
不仅仅会让国家破产,百姓破产,着也是贪污官吏横生不止的重要原因。
陛下任性滥发宝钞,一旦国库没钱,就用宝钞给官员发俸禄。
一开始官员每个月只需要提着一菜篮子就能装下俸银,等到后边,甚至需要马车才能装下一个月的俸银。
偏偏这么多宝钞连一个月的吃喝都满足不了。
你们说说这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简直是天理难容啊!从我刚才后边说的朝代你们就能看出来了,每个皇帝都完美继承了陛下的认知高度。
特别是永乐!他当皇帝,那完全就是甩手掌柜。
脑子除了打仗就是打仗,没钱发俸银就疯狂印刷。
到最后,这些大明宝钞一度被人用来上茅房,擦屎都嫌硌屁股。
那些鼻子闻到宝钞有问题的商贾,他们用这些不值钱的宝钞哄骗百姓,购买他们手上的土地。
导致土地兼并极其严重,使得不少百姓爆发起义。
虽然被强硬手段镇压下去,可死人跟失去民心的事实是隐藏不了的。
总而言之,大明宝钞坑了大明,坑了百姓,坑了整个天下!
唯一得到便宜的就是那些商贾巨富跟地方王爷。”
杨晨摸了摸自己下巴,饶有意思,隐隐有些期待接着说道:
“这件事我觉得还是不要交给陛下处理了,要是有机会,太子你自己操劳就行。”
“为什么?”
朱标满脸困惑,不明白对方为何怂恿自己僭越皇权。
就算他太子的权力很大,也没必要这般如此才对。
“这件事很复杂,以你父皇那小农经济的思想认知。
他要是知道了,第一时间不是想要解决问题,而是想要解决我这个提出问题的人。
加上经济货币这东西是一门需要研究很深才能入门的学问。
我就是一个普通本科,要不是我以前跟一个经济学院的女生有过管鲍之交,你以为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闻言,朱标讪笑,略显尴尬。
“我父皇哪有你说的这么不堪,还有,管鲍之交是这么用的?”
“咳咳.反正你别理会,那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宝钞的问题朱标已经明确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只是一时半会他找不出如何能解决。
当初这宝钞发行下去的时候,可都是真金白银,谁知道转眼连厕纸都不如。
要是百姓知道这么一件事,绝对会爆发大动乱。
届时应当如何解决就是一个大问题。
“难道这件事就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了?”
马皇后深呼吸一口气,试图从杨晨这里了解可有一丝办法。
且得到了摇头的回应。
“娘娘,这问题实在是难以有完美的办法解决。
首先第一就是大明宝钞传播范围太广了,刚才太子也说了,洪武八年就开始发行。
现在都洪武十二年了,足足四年之久,百姓都信任朝廷,要是现在朝廷不认可这些宝钞。
那百姓肯定会对朝廷一人一口唾沫性子,以后朝廷说什么,百姓都不会相信。
解决办法没有,我倒是有一些能缓解的法子。”
原本听到杨晨表示无法解决的时候,朱标已经是面露痛苦之色。
好在事情有反转。
“首先法定货币的基础就是公信力,只要你们能维护大明宝钞的公信力,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半了。
只是大明应该没有足够多的白银吧?哪怕是黄金也行,实在不行铜钱也可以。
百姓能跟朝廷兑换这些贵金属,宝钞问题大概就能解决一大半了。
至于现在发行下去的宝钞,我建议在朝廷囤积贵金属的同时。
顺道将现在发行出去的宝钞慢慢回收进行销毁。
等到这些都完成了,在接着规定出一个完成的宝钞制度,最好是能寻找人才,建立起来一个新的机构,专门研究货币经济等等。
否则那一天这出现问题导致底下暴动,朝廷却不知道其中缘由。
那岂不是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要说让杨晨造枪,造炮或许他还不怕,可这些文绉绉的东西他只记得大概。
就算是一个经济专业的硕士来了也不敢打包票在当今时代完美解决。
能说出这样的法子已经算可以了。
然而朱标却是犯难。
朝廷就是没有足够多的贵金属才制定宝钞,要是有足够多的贵金属,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因此杨晨的办法说了等于没说。
“你这.总不能见死不救吧,除了囤积白银黄金,就没别的办法了?”
听到这话,杨晨赶紧摆手示意。
“什么叫见死不救,我这是无可奈何,经济问题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大明目前的情况,完全就是乱成一团麻绳线,我实在是能力有限,做不到啊!”
两人也看出杨晨并非欺瞒,于是都纷纷各自焦头烂额起来。
“标儿,此事很严重,稍有不慎就会毁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前几日你父皇说国库没钱,他打算又要让宝钞提举司印刷一百万两白银的宝钞。
现在赶紧去阻止他,将此事的严重性告诉他。”
冷静下来的马皇后想起来这件事。
老朱那晚跟她提及国库没钱,接着便要让宝钞提举司继续印刷。
百万宝钞,听起来不多,可要是传播到整个大明,那将会造成多大的麻烦。
“孩儿知道了,我这就去告诉父皇,杨晨你先跟我走一趟。”
“啊?可是我还要出宫啊喂,等会你父皇”
还没等杨晨说完话,朱标已经顾不得其他,未经许可直接抓住杨晨手肘位置一个劲的往外走。
随着两人离开,马皇后又是皱眉流露出苦涩表情。
在她怀中的朱雄英则是眺望杨晨离开的背影。
“奶奶,刚才那位大哥哥是谁呀?
我以前见过他,他似乎是一个好人。”
朱雄英对杨晨的记忆很深刻。
那一天是下午,吕氏借着修建整理东宫的理由,借机让所有人晾着朱雄英兄弟。
甚至连奶妈都以探亲的名义被吕氏安排离开东宫。
导致朱允熥饿了一下下午。
仆从不是不知道朱雄英的身份,只是一个死了母亲的孩子怎么可能斗得过一个东宫太子妃呢?哇哇大哭的弟弟很快就让这位哥哥心疼,赶紧抱着弟弟去找父亲。
如果不是杨晨被朱标带回东宫安排住处,恐怕朱雄英想要看到自己的父王,至少要等到太阳下山。
那日,偌大东宫无一人敢靠近朱雄英,幼童身份显赫却得不到任何帮助。
唯独杨晨,他看出幼童无力抱弟,想要施以援手。
被东宫冷了心的朱雄英略微警惕,加上杨晨从头到脚对他来说都很奇怪,不敢轻易信任。
现在又碰见杨晨,且发现自己奶奶跟父亲都对他以礼相待,十分客气。
朱雄英对此很是好奇。
马皇后满脸慈爱的看向朱雄英,没想到杨晨对孙儿的印象居然是如此。
“他呀,他是你父王的好朋友,以后叫他杨叔叔就行。”
似乎想到了杨晨的身份,马皇后借机试探问道:
“雄英呀,你也快五岁了,是时候找先生传授你学识了,你有什么想学的?
刚才你父王跟杨叔叔说的那些,你可听懂?
他的学识可是很渊博的喔,让给他给你当先生你愿意不愿意呀?”
听到这话,朱雄英没有表露出同龄人的不耐烦,而是手指顶着自己嘴巴发出哼音。
“皇奶奶,杨叔叔说的那些内容实在晦涩,雄英愚钝,一时间听不懂。
不过若是雄英能跟杨叔叔学习,雄英一定会努力,日后为奶奶排忧解难还有爷爷,还有父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