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月十三日》(2)
爷爷却坚定了心。***连连地对爷爷说煮一点,煮一点。说完没有等奶奶回话就走开了。
奶奶可然就意义十分严格的只煮了一点。所谓煮一点,也就是下锅的面条顶多不过百来根。山里的面条是作菜用的,面条少可以多放些水,
那水跟面条一道煮成了菜便不再是原先的水,而是可以下饭的菜汤了。多两口菜汤就可以多下两三口饭,况且奶奶还放了好几张半老不老的苦马菜。三脚瓦灶上,稳稳的一锅菜便显得很有些像样。
只是筷子下锅的时候,心里得有些分寸。
头一个下筷的当然是爷爷。爷爷对筷子的掌握有着几十年的经验,在分寸上当然是十分的得体,也是十分的老练。
爷爷的筷子下去的时候,所有的眼睛便都规矩地望着。爷爷的筷子从锅沿深深的直探锅心,沉没在锅底深处的面条们当即被抬将了起来。爷爷让面条们轻轻地绕锅周游了一圈。汤水在爷爷的筷条身后奔涌向前,面条们便跟着满锅乱窜,要浮不浮的,显得一锅都是。爷爷最后将筷子停在锅中,将缠在筷子上的面条很用心地望了一眼,爷爷当然不会将缠在筷子上的那些面条肆意的搞进自己的碗里。爷爷从来不会。爷爷在这一点上历来都是表现得十分优秀而且可爱。何况爷爷依然的觉得十分的头疼。爷爷慢慢将缠绕在筷子上的那些面条松开,再松开……松到只剩了两三根了才慢慢地提了起来。
大家的筷子这才得了胆量,纷纷探下锅去。
面条煮得很烂,这并非是奶奶白长了那么一大把年纪没有学会煮人家城市的面条。奶奶那是有意。煮烂了锅里就见得多了。
爷爷提起那两三根要断不断的面条,在空中晃荡了一下,
有两根先后随风跌回了锅中。爷爷没有去管顾。爷爷将剩下的那一根高高提起,一直提到碗的顶端,却没有想到要放进嘴里。
爷爷的眼光死了一样异常茫然,审视着那一根晃晃荡荡的面条。
爷爷的脑筋好像在那一根面条上又越加的疼痛起来了。
大家的筷子在锅里进进出出,一根根的面条不停地滤着汤水,带着苦马菜的碎叶,在一阵阵呼哩呼噜的声响中,不断地在大家的嘴里销声匿迹。
面条在山里是个极好的东西。山沟里要是能像城里那样天天有面条可以吃,那该多好!
爷爷还是死着眼神望着那一根吊荡着的面条。
显然,爷爷已经没有了要吞掉那一根面条的意思。但爷爷没有想到因为那一根面条奶奶竟会跟他冲撞了起来。当然,事是因为爷爷的一句话开始的。
爷爷望着那一根面条,他说真是叫人怎么也想不通,他说北京到处都是面条他为什么还要反党呢?说完十分糊涂地摇着头,把那一根面条也弄得在那空中不停地晃来晃去。
奶奶听后便停了嘴。奶奶停下嘴的时候,嘴里还留着筷子。奶奶衔着筷子白了爷爷一眼,奶奶觉得爷爷怎么这么怪,她想不清楚。她挪了挪喉骨,把嘴里的面条暗暗的吞了下去。奶奶说你这老头子想是疯了还是怎么的?人家反党那是人家的事,你吃饭也唠唠叨叨的,人家欠了你什么啦?
爷爷却似乎被奶奶扯着了那一根头筋,脸一板望着奶奶。
爷爷说:说句话又怎么啦?又怎么唠唠叨叨你了?我是不明白他在北京他有的是面条吃他为什么还要反党?然后用一种十分奇怪的眼光望着奶奶。
奶奶受不了爷爷的那一种目光。奶奶一望见爷爷的那种眼光,身子的某一个地方就感到不怎么舒服。奶奶就又说,人家想反党人家就反呗,
用得着你去帮人家想什么为什么!有大把的面条吃又怎样?人家是官你知道吗?
奶奶这么一说,爷爷就也越加的不舒服了。爷爷因此而提高了嗓门。
爷爷说就正因为他是当官的我才替他想不过去,你懂得什么?从那古时候到现时,哪不是因为穷人穷因为没有了吃才反上的……可他……他有的是面条!他反党做什么呢……?
爷爷不服奶奶更加不服。奶奶接过爷爷的话就顶了下去。奶奶说有面条吃又怎样?就正因为他有的是面条吃他才会东想西想,才会乱了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