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8)

16.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8)

王海平同志撤退至广西后,黔桂当局又秘密勾结,利用广西田西县国民党政府县长陈家文与王海平旧时的老庚关系,指令陈乘坐专署的专车到王海平住处,接王海平、谷怀虚二人到专署住宿,并以“保护安全”为名,派人作随从警卫。随后任王海平为“咨议”,支持王海平呼吁仁人志士,主持公道,而印了“快邮代电”。

王海平有“警卫”跟随,知道身受软禁,于是秘密与旧交百色烟庄老板林洪源取得联系,林洪源之子林朝铭开着他家的私车,于5月12日深夜载着王海平、谷怀虚逃离百色,往桂林方向急驶。翌日,百色专署觉王海平逃遁,探之与林洪源有关,林在百色专员的严讯下,被迫供出王海平逃走方向.百色专署急电告贵州省政府。贵州省政府即派保安队星夜到柳州等待。王海平、谷怀虚刚到达柳州,就被逮捕了,押回贵阳监禁。5月19日,王海平、谷怀虚被国民党以“通共”罪名枪杀于贵阳团坡,时年51岁。

王海平同志是20世纪30年代贵州少数民族的一个上层人物,是我党一位忠诚的朋友和爱国志士。在我党的争取下,他同革命、支持革命,并参与革命活动。王海平同志是为革命、为支援中国工农红军和**地下党的工作而牺牲的。1992年6月15日,人民政府落实党的政策,下文追认王海平同志为“革命烈士”。

六、“龙广暴动”的领导者王秉鋆

“龙广暴动”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我地下党在贵州省安龙县龙广区组织动的一次旨在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统治,策应解放军主力挺进大西南的革命行动。此次暴动由王秉鋆等**地下党员组织策划,由滇桂黔边区罗盘区领导。暴动于1949年6月19日拂晓打响,25日撤出战斗。时间虽短,但震动较大,影响深远,策应了罗盘区主力的活动,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过境以及人民政权的建立和清匪反霸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秉鋆,男,布依族,1918年出生在贵州省安龙县龙广镇纳桃村一个较富裕的农家里,从小勤奋好学,1937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云南省镇南师范学校(简称镇师)。他刻苦专心,品学兼优,在地下党员李仲烈的关照和启下,懂得很多革命道理。1941年在学生运动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1943~1946年,在朱家璧领导下,于滇军中搞兵运。他在云南学习和工作了10年,1943年回乡探亲期间,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书籍带回龙广,介绍给知识青年王雄、王继勋、王汉钟、王文经等阅读,又先后把表弟贺明亮、查定邦带到云南接受革命思想熏陶。后来,这些同志都成了地下党工作的骨干。

1945年,在随军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时,与朱家璧等同志一起被国民党宪兵以“共党嫌疑”罪关押了3个月,在此期间逐步意识到干革命没有武装是不行的。1946年被营救出狱后,又随军回昆明。这时,蒋介石已撕毁《双十协定》,大举向解放区进攻,昆明笼罩在白色恐怖中。面对时局变化,云南省工委紧急通知地下党和青联组织疏散到农村,以职业为掩护,动群众。经组织批准,王秉鋆于1946年冬回到龙广,利用家乡同学、亲友众多的有利条件,组织地下活动。

王秉鋆回到龙广后,组织进步青年,走村窜寨,宣传和动群众。1947年夏,我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蒋介石为了挽回败局,疯狂拉兵派款,地方官吏、恶霸层层盘剥,横征暴敛,激起了群众的义愤。群众很快从过去的消极逃避转为积极对抗。青壮年下地劳动、赶集、走亲戚都约同一伙,携带自卫武器。这些现象表明组织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王秉鋆与各村骨干商议,建议把各村青壮年组织起来,反对拉兵派款。大家都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因此,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得到大家的一致拥护。他们以民间帮会组织“扶风社”为掩护,明确了各村的负责人,提出了“一村有事,村村支援;一人有难,人人相助”的口号。组织成立不久,科立村的吴永光赶集时,被抓去关押在镇公所,结果被该村青年当夜武力夺回。他们还利用“扶风社”成员王久长家办丧事之机,组织各寨500多名“扶风社”成员前去吊丧。并有意地把队伍带经镇公所门口,100支火枪依次朝天鸣放,锣鼓齐鸣,以此来显示队伍的力量。此举大大地长了群众的志气,灭了敌人的威风。此后,保警兵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保甲陷于瘫痪。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6.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