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于老爷忽惊忽喜

第492章 于老爷忽惊忽喜

“凡被雇代役之人,本县皆负责其食宿,并给以工钱,以资其生。如此,则既不失徭役之本意,又兼顾百姓之实难,为两全之策……”

于老爷对这事虽然略有不满,但也不放在心上。

朝廷这意思是对所有勋贵、世家、官员、乡绅都要征役,不再如从前那般给予免役特权。

不过,却是允许他们交钱免役,或者派遣家仆赴役,倒也不伤脸面。

对那些穷困小民来说,以前每年每户要出丁服役一到三个月,这可是无偿的强迫性劳动。

朝廷徭役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不仅没银钱拿,甚至有些人吃不饱,还得自己掏钱加餐。

朝廷免役募役法一出,那些穷困小民完全可以专门代役,既有工钱拿,又包吃住,并不比在家种田差多少。

普通百姓之家,往往是一名壮丁,四名老弱妇孺的五口之家。壮丁日消耗两斤粮食,其他人减半,则一日全家消耗六斤粮食。

一年下来便是两千两百斤粮食。若是家中有五亩田,辛苦劳作一年大概收获一千多斤粮食。这便入不敷出了。

因此,普通农户只在春种秋收时吃干饭,平常日子便要喝粥度日减少全家的消耗。每一枚铜钱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这样的情况下,每年还要出丁服役,实在是更加艰难了。就算官府管饭,也只够丁男自己消耗,无法供养家人。

免役募役后不同了,除保证丁男饱食,每月可领粮食一担或者五百文钱!这些钱足够买五十斤粮!

要是领粮食一担,那可是一百斤,显然比领钱更划算些。

不过,于老爷注意到,县衙所说的一担粮食可不是稻米或白面,而是玉米、高粱、土豆、红薯之类的杂粮。

这些东西他是知道的,自楚王兵败,陆瑾瑜任江南道节度使之后推广的高产粮。对于老爷来说,这些东西并不怎么好吃,平时多用来喂养家中牲畜。

不过,因为确实产量较高,族中也拿出五百亩地专门种高产粮。但是,这些杂粮的价格较低,不过三、五文钱一斤。

于老爷是卸任官员,又有举人功名在身,本来是免除全家徭役的,就是家中仆人都能免役。

然而,以后不行了。

家中妻妾三房,算上儿女共十七人,家仆、佃户三百零三人,其中需要服徭役的丁口总共一百二十人,告示上免役钱是五百文一口,那就要六十两银子!

这对于年入二、三千两银子的于老爷不算个啥,但到底有几分不爽便是。

那些僮仆数万的大世家,光这项支出怕是每年就要拿出上万两银子。

然而,下面的粮仓平贷法,更是让于老爷气的直咬牙!

这所谓的粮仓平贷与当初韦小叶献策不同,本质上就是不允民间借贷。无论普通农户还是商贩,今后只能通过大夏银行借贷。

而银行根据借贷者数额、用途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息钱。

像用于春耕的农贷,息钱低至百分之十!普通商贩的息钱低至百分之二十!而办工坊的大商贾则是百分之三十!

听起来或许不低。但是,于老爷放贷的息钱是百分之五十!

就这,还是于老爷仁善,为了顺利放出更多银钱特意减少了息钱呢。

朝廷的公廨本钱,息钱是百分之百!

所谓的公廨本钱是为了解决百官俸禄而置。每官以五万钱做为本钱放贷出去,月息四千钱,年息便是四万八千钱。

这些息钱用于发放官员俸禄,称为月料钱。虽然各州县有调整,但最低者也有百分之六十,远比于老爷放贷的息钱高!

如今粮仓平贷法一出,不仅公廨本钱无法运营,连带着于老爷这样的民间放贷者也将失去一项大收入!

于老爷以己度人,心中呐喊,“这不是逼那些世家造反吗?”

然而,他再看到另一张告示后,只觉心中升起寒意。

【告示百姓人等知悉】

朝廷有命,为固国防、安社稷,今招募府兵以壮军威。诏令既下,各县当遵行不怠。

吾县应募士卒,定额两百人,务选壮健英勇之士,以充行伍。其各乡各里,速行举荐,勿得隐匿贤才,自误国事。

选中健勇月粮两担或钱一千,行粮两担或钱二千。

又,每州士卒,合为一千人,以资镇抚。吾县虽为一隅,然亦当尽力而赴,以助州郡之防。凡被选之士,当尽忠报国,勿辞劳苦,共赴国难。

兹有重令,若境内有反贼作乱,谋逆不轨,吾等当同心协力,迅即扑灭。凡参与造反之人,不论首从,一律抄家灭族,以正国法。

其家仆隶役,尽数罚为官奴隶,以示惩戒。

然则,朝廷亦开宽宥之门。若有僮仆挺身出首其主家谋反之事,经查实无误者,当封以乡爵,赐钱百万,以奖其忠。

此皆朝廷德政,望百姓人等广为传颂,共襄义举。

告示既出,望百姓人等各遵法度,勿生异心。有胆敢违抗者,必严惩不贷!

好家伙!朝廷知道各地府兵大多不满额,便以重金招募士卒,这下哪里还会有逃卒?平时月钱一两银子,战时月钱翻倍!

这招募令一发,可以想象乡野中那些游侠儿必然应募。一县之内有这两百精兵镇压,谁敢造反?

何况还怂恿僮仆出首主家。

乡爵虽低也能食邑百户或者得田五百亩,百万钱更是价值一千两银子,妥妥的造就一个乡里世家!财帛动人心啊!

朝廷这就是明摆着劫富济贫!

要是造反失败,朝廷劫得就更多。

造反成功?还是歇着吧,楚王虽然侥幸逃了,江南世家可是尽没!

不造反的话,拥有最多土地、僮仆、放贷本钱的世家,至少收入减了三成甚至五成,以前的奢侈日子,可就一去不复返了。

于老爷心中五味杂陈,家族子弟有了更公平的机会入仕自然是好事,但以后收入减少一、二成,实在肉疼得很。

哎,反正于氏不过小门小户,倒要看看那些大世家如何了。

毕竟新政对于老爷的影响,远不如对那些世家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休夫带两娃,她靠种田风生水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休夫带两娃,她靠种田风生水起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2章 于老爷忽惊忽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