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克伦茨总书记访问记(4)
过去,中国国内的很多研究者不了解民主德国有过这样一个相当“前卫”的改革纲领。虽然,正如克伦茨总书记所说,民主德国和sed领导人的上述想法没有得到实现。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过一股改革思潮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勇敢的学者和官员,都相继提出了某些对旧的思想方式、旧的生产方式的改革意见。这种况不论在欧洲还是在中国,都有了如新竹破土式的萌动。如果不是因为紧张动荡的世界政治形势,如果**内能形成更多一些像克伦茨总书记说的民主气氛,可能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者们就抓住了这样一次重大的展机会。可惜的是,当十几年过去,**人终于认识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必要和可以放手行动时,他们之中有的已经永远失去了诉诸其实施的时机。
克伦茨总书记指出,导致失败的第四个原因,是民族问题在民主德国政治走向上所起的一个特殊作用。他说,我们是在一个国家被分裂的状况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这同中国有很大区别。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强大的,而隔离出去的台湾是很小的。我们面对的则是强大的资本主义的西德,我们搞社会主义但却是弱小的。我们早就注意到了这种况。二战结束后,德国**就表了一个宣。在这个宣中,声明我们不是要搞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德国共和国。以后联邦德国成立了,分裂出去成为独立国家;民主德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后来我们说,德国人是坐在一张桌子的两边。再往后,两个德国展的区别越来越明显。我们说,我们应该搞一个结合,搞一个联合体。但由于两个国家的分裂而被阻止了。之后,我们宣布已经在建设达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决定,应该在两个国家之间划出界限。我们当时未能提出一个从**立场出、在未来统一德国的远景和目标。
克伦茨总书记说到的这一点,即德国民族统一的问题,是德国**人独自碰到的。历史上的德意志民族,曾历经长期离散。直到十九世纪,德国才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实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它最终又导致了希特勒更为野蛮残酷的法西斯主义。大约是法西斯主义终于使**暴虐走到了尽头,历史又反过来让覆灭后的第三帝国再次形成德意志民族的分裂。在德国**人看来,民族统一始终是自己的理想,也是政治上的一个“先机”。在冷战风云变幻的时代,如不能把握这个先机,必然要导致失败。但事实上,由于冷战的原因,东西德分离的现实却变得越来越不能逆转了。
对此,克伦茨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件事:1968年我们进行全民投票,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这是德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全民投票形式来通过宪法。这种形式至今也没有再出现过。这个宪法说,民主德国是德国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你看,我们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的民族是德国的,这个说法比较恰当。但关于这个提法,我们的苏联朋友们不同意。他们说,你们不要提德国民族。现在有作为国家的两个德国,同时也就有两个德国的民族。后来乌布利希下台和昂纳克上台,都同这个问题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提法的出点,是民主德国将来可不可以作为德国统一的出点或基础;而另一个意见是,保持两个德国越来越分裂的状态。以后,1974年颁布的宪法取消了前一个提法。六十年代宪法的有关这个原则,是乌布利希的想法,但实际上昂纳克也是这样想的。但他比较年轻,刚刚做领导工作,因此倾向于接受苏联的说法。当然这也是在苏联的压力之下。
作为中国学者,后来我们知道,在1989年11月以后,西方势力就抓住了民族统一的政治“先机”。在1989年底出现的群众大型游行集会上,原本的口号是:“人民是我们的”,寓意必须由人民作出决定。但到了12月底,口号则变成了“我们是一个人民”。这个口号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推动东德统一到联邦德国去。显然,口号的转变,背后藏有民族问题的政治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