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勤工俭学的收获(2)
1925年5月底,远方祖国的一个悲剧**件很快传来了巴黎。***“五卅惨案”使得上海和巴黎的中国心联结到了一起,跳动在一起。旅法**号召所有在法国生活的中国人起来为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赤光》杂志表了标题特刊:“向屠杀上海人民的帝国主义刽子手作斗争!”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法国巴黎的28个中国组织一致同意举行一次“反对欧洲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共同的危难使有着共同血脉却持不同政见的人们团结在了一条战线上。
浩大的斗争行动终于触犯了法国当局和北洋政府,随之而来的是逮捕和严厉的遣返浪潮。
秘密警察和间谍日夜监视着中国**在法国的总部,法国保安局已与上海的法租界警察制定了秘密的搜捕计划。
但是他们的反应显得迟钝了点——当警察闯进了卡斯泰耶大街3号小旅店的5号客房里时,邓希贤已离开法国边界几个小时了。法国警察推测“油印博士”一定在这里居住过,因为他们现了油墨、滚筒以及几包印刷专用纸。
年轻的邓希贤在法国度过了整整5年的光阴。想当初,他是作为一个满怀理想和热望的16岁的热血青年踏上了西渡的轮船,他来到法国,只是为了学习崭新的知识和技术:他是作为“勤工俭学”者而来到欧洲的。
但是当他离开这片充满异国调的土地的时候,他究竟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法语,欧洲见闻,西方国家的本质,还有就是**的真理,无产阶级的阶级感。另外,他还喜欢上了法国巴黎的甜而香软的小面包,以及学会了打牌——这两个嗜好甚至一直保持到晚年。
历史是无从假设的。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来说:到达马赛港时,邓希贤还只是来自中国西南腹地的一个没见过多少大世面的中学生,假如他能够按照原本的理想被里昂大学录取,假如他只是一直在学习而不是一直在和外籍工人们劳作,遭受饥饿和剥削,那么,未来的历史很可能就只会有一位姓邓的科学家,而非常遗憾地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应当感谢历史,是它使得年轻的邓希贤在离开法国去往**的大本营莫斯科时,已经变成了一名在语和行动上都有所作为的**职业革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