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汉阳陵的残片(1)

27.汉阳陵的残片(1)

几年前,一个朋友来看我,临别的时候,给了我几块地砖碎片,说是汉阳陵的。***朋友走了之后,我仔细端详了这几块土得掉渣的碎片,虽然是残片,但看得出,上面有整齐的花纹,跟我们现在铺地的瓷砖相比,除了一个是陶的一个是瓷的,没有多大的分别。看来,中国人两千多年,在铺地方面的智慧,进步有限。从那以后,一直想着,以后有机会去西安,一定要看看汉阳陵。可惜,后来机会是有了,但每次行色匆匆,都没有空去拜访一下汉景帝的地下宫殿,直到今年五月,我的西安之行,得以空出一天,才得以成行。

到了阳陵,先看到的,是若干穿着据说是汉代深衣的漂亮女孩,只是身上的衣服古色古香,脚上却还是旅游鞋,她们都是阳陵的解说员,虽然在外面的时候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但一进入博物馆,解说还是一板一眼,中规中矩,只是所有的解说词似乎都是生背下来的,问一个相关的其他问题,哪怕非常简单,她们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阳陵到目前为止,还只挖掘了一部分,展示给游客的,还只是一些随葬坑,属于汉景帝的主墓室,尚未掘。汉景帝是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主角,跟他老爹汉文帝相似,都属于历史上著名的讲究节俭的主儿,因此,从葬坑里的玩意儿,都比较寒酸,随葬的青铜器物,比如兵器,都是微缩规模的,连找到的几枚官印,无论铜的还是鎏金的,都只女子小指甲盖那么大一点儿。不像此前掘的曾侯乙墓,家伙都是真的。大批的陶俑,也比秦始皇的兵马俑要小得多,至多只有正常人的1/3大小。当然,由于这些墓葬都有盗洞,说不定值钱的随葬品都被盗走了也未可知。不过,至少从目前看到的随葬品刻意微缩的规制看来,汉景帝安排自己后事的时候,的确有节俭的意思在。

中国人对于生死的观念,一向比较糊涂,一方面觉得死了等于生命的结束,大家都会戚戚的,隆重的葬礼,无非是表达悲戚的一种形式。可是另一方面,人们似乎又觉得,死无非是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生活,因此,一面力求尸身不朽,弄不朽的玉把七窍塞上,更有钱的,则用玉把整个人都裹起来,比如金缕玉衣、丝缕玉衣;一面则费心地在地下营造一个跟死者活着的时候相似的环境,把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个法子,弄到地下去。晚近一点儿的人,已经比较精明了,他们将这些玩意儿都扎成纸的,无论房子、车马还是侍妾,现在还可能有小姐和二奶,扎好了,一把火,烧给死者就完了。但是,那个时候,人还比较实在,大家倾向于把比较实成的东西往坟里埋。

阳陵里的随葬品,有一些是实物,比如大量的粮食,以及一些殉葬的动物,好让皇帝在地下依旧可以食有米、食有肉,以及烹制这些米肉的炊具和武士的兵器,还有更大量的是陶制的随葬品,当时所有的家畜,马牛羊猪狗还有鸡,在阳陵都成群集党的排在那里。更多的是陶俑,从武士、宫女到宦官都有,成千上万。

由于当年养猪的经历,我特意注意看了阳陵随葬坑里大批的陶猪,这些家伙跟现在的猪不大一样,嘴巴比较长,还有隐约可见的獠牙,分明有野猪的某些特征,说明驯化历史还不够久。秦汉时节的马是最漂亮的,无论陶马还是汉墓砖上的马,都身高腿长,矫健极了,只有这样的马,才能让人造出马踏飞燕的玩意儿来,也说明那个时候汉地跟西北游牧人之间,马匹的交易,数量相当大。有不同品种的良马引进,还可能杂交培育,产生出新的品种。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汉人才可以在跟匈奴人的战争中,占尽上风,汉人机动性不弱,武器占优势,匈奴自然吃不住劲儿了。后来有人考证,宋代汉人之所以对外战争失利,马不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阳陵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陶俑。比起秦陵的兵马俑来,阳陵的俑要小得多,不仅小,而且样子怪怪的,一律没有手臂,除了脑袋还像人之外,身子和腿光溜溜,细长长,活脱脱长着人脸的长腿鹭鸶。原来,我们看到的都是陶俑的“肉身”,陶俑原来的样子,有木制的胳膊和手,可以转动,身上还有各色的彩衣和盔甲,不似秦俑,连衣服和盔甲都现成地烧在身子上,从这个角度上说,汉俑更有人的意思,不仅手可以动,而且还穿衣服。因此,这些俑都分男女,具有性器官。还有宦官,有性器被切了的痕迹。只可惜,这些木胳膊和衣服,都因年代过久,腐烂掉了,唯余下一丝痕迹,让人遐想。想多了,麻烦就出来了,阳陵的陶俑相当多,不仅有大批的武士,步骑车兵齐全,而且有大批的宫女,大批的宦官,一点儿不比秦始皇的兵马俑少,烧制陶俑时也许费工少点儿,但制木胳膊,再装上,配上衣服,整个加起来,显然比秦俑更费钱费力,因此,节俭一节,即使没有随葬品被盗,也吹灯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年之痒(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一年之痒(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7.汉阳陵的残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