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汴河的热闹(1)
“第二幕”的主角是汴河,这是《清明上河图》中最具震撼力的部分。从农村过来,画面下方开始出现汴河的滔滔河水,河边停靠着几艘船,看到挑夫们从船上运出谷子等货物。
郊外的风景和汴河的风景连接处,有着柳树,两艘木造船停泊着,架上踏板接上岸,船帆收起(图5),前面的一艘船已经卸货完毕,后方的船上有船夫背着米袋上岸,地面上堆起米袋。
一个貌似老板的人站在米袋上,很有威严地叉腰,指挥船夫工作。这一带都是河岸边卸货的样子,这样的景致古今皆同。
沿河的路边上有四家店(图6),形成一排商店街。
正对面的店,在店铺前立了一根竹竿,两侧拉着绳子,挂了二十几面小旗。这是为了吸引客人而挂,现代也常常看到户外的餐厅用小旗装饰,也许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流行的。
其他的店铺在面河的位置设下座位,这样的店铺设计,到现在仍然沿用,但是图上看不到宾客的模样。《清明上河图》上餐厅生意清淡,几乎是共通的况。可以推测是因为描绘的不是午饭或晚饭的时间。
另一侧则有店铺打出招牌,卖的是馒头。这样的街头小吃文化到现在都一样。另一家店挂出写着“小酒”的长方形招牌,门口立着一根长长尖尖的门柱。“小酒”就是一般老百姓喝的便宜酒,这在第三章已经介绍过了。
主要建筑的后方是中庭,栽种着树木,有个正方形屋顶的凉亭。里面放着长方形的餐桌,这里没有看到客人。还有一间店铺的招牌是“王氏纸马”。纸马是祭祖时使用的,用色纸扎成房屋的样子,扫墓时作为供品。招牌的意思是“王先生的纸马店”。纸马店开在这里,也可视为证明这幅画的季节是清明节。
在纸马店的西边有一条路往北走,带着两名侍从的骑马人物向北方慢慢前进。这条路上有两家餐馆,有几位客人。牛或是驴子也在里面吃东西。西侧还有一家小餐馆,门口放着菜笼。它的对面有块招牌图写着“年”。
往北有条大马路,东侧有个大餐馆,大门比较大,五面布旗当招牌。它对面的店门口停着一辆货车,有一匹马、两头驴拉着(图7)。好像看到车夫正在货物上写字,靠河边的另一家店里有四位客人正在聊天。
汴河的岸边停靠有五六艘大型木船,靠岸的一艘船正在卸货,载的都是粮食。船夫背着粮食走小路,横越大马路。好像差不多卸货完毕,船夫们谈笑风生。
停泊在前方的大船,可以从开着的窗子看到船内的摆设,里面有餐桌、椅子,像是寝室的设备。形状像日本的屋形船,里面有座位。
有一个女人往外眺望,其他的船夫从船屋的屋顶往下走,船桅直挺挺的,船缆牢牢地绑在岸上的系缆桩,这些船大概是客船,客人都已经下船。
还有比这艘更大的船。船上有十一个人在工作。有个男人站在船头对着附近的船大喊,这个人大概是船长。其他人各忙各的,好像在进行什么作业。
有着大型船舵的船,船头不尖,呈现扁平的形状。运河上无浪,用于航海的船只必须要乘风破浪,所以船头是尖的。仔细看运送旅客的客船,每艘船都有细微的差异,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张择端的用心。船的描绘极为精密,连钉子都一根一根画上去。
这段以船为主的描绘,非常融入生活,而且很写实。可以看出作者尝试如实画出汴河的所有动态。
河水渐渐流至画面的中央。零零星星看到航行于汴河的船只。在船头有八个人合力掌舵,为了怕撞到正面迎来的大船,船夫们紧张地把船开向南方(图8)。
南侧的岸边停泊着小船,船顶上晒着衣服,有个少年把水往河里倒,大概是煮饭所用的水吧。也许他们大半的生活都是在船上度过的。这种船是用来搬运或是近距离的载客之用。
不久之后,架在汴河的“虹桥”慢慢进入视线。
第六章现代生活中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