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artⅠ奸臣是个稀缺品(2)

2.PartⅠ奸臣是个稀缺品(2)

所以,第三次秦桧创业,投资人赵构一看,不错,上市成功,让他当了宰相。秦桧这一当宰相可就不得了,从绍兴八年,一直干到绍兴二十五年,17年,更重要的是这17年秦桧是独相。因为政事堂*里除了这种正式的宰相,还有“参知政事”这种副宰相。但是秦桧是独相17年,就一个宰相,所以第三次创业非常成功。

可能各位会有一个疑问,高宗赵构不是典型投降派吗?投降派为什么非得用一个投降派做宰相呢?你要体会统治者当时的心态,统治者是从来不愿意亲口说出“投降”二字的,他也不愿意站在舞台的第一排来表演这个角色。他需要什么?需要一副“手套”,就像我们现在有的大企业,他把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都外包给外面的公关公司来干,这叫什么?手套。他要确保自己手干净,要脏,脏你。这就是秦桧当时的产品的本质,适销对路了,买家赵构就收购了。

举个明朝的例子吧,明朝到了1642年时,国内因为李闯王起义,基本上已经是山河糜烂了。可是北方呢,跟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之间,一场松锦战役下来,明朝所有的精锐10万人报销了。对于当时的崇祯皇帝来说,最理智的方法是跟金国谈和。后金的皇太极是个非常有战略头脑的人,他知道中原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人现在能管得了的,所以他就希望,拼命地从你那得点儿好处就算了,所以他也有谈和的意思。

崇祯皇帝有这想法,但他就是不说,因为他不敢说。他就一直用各种办法暗示大臣们,谁提个这建议啊?谁上这个奏章啊?好让我点点头,然后这事儿就能办。别让我说啊!等来等去,等来了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这陈新甲就上了这么一个关于谈和的奏章。崇祯皇帝说:好,去办吧!

陈新甲就派了一个叫马绍愉的使臣到后金谈和,当然合谈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比如说关于平等谈和的文书等,虽然耽误了点时间,但最后总算谈成了。谈成之后,马绍愉就把谈和的况写了一封信,汇报到陈新甲这儿。

然而这个时候,历史当中特别有趣的一个细节就出现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接到这封信之后,兴奋得不得了,终于谈成了!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把北边的精兵调来打农民起义军了。然后他把这封信搁桌上,跑到自己的密室给皇上写小报告去了。他手下的仆人特别勤快,一看老爷把这个东西搁桌上了,那这东西肯定是要拿出去表的呀!兵部尚书嘛,各种兵书战报经常要。当时这叫塘报。就把这封信拿出来表了。结果朝野大哗,说皇帝怎么能卖国呢?怎么能和议呢?这不是又要重蹈南宋的覆辙吗?

其实这时候这位陈尚书只要稍微知点儿趣,你就把这责任揽下来就完了,但是他不,天天跟人解释,这事儿不是我干的,这事儿是皇上说的!结果崇祯那个气啊,本来就是让你出来挡刀当“手套”的,你还不当。所以后来就找了个丧失领土的理由,咔嚓!就把他斩了,这就是陈新甲的故事。

秦桧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我们再回来看赵构,他也是一样的心态,这种事儿对于最高执政者来说是不能说的。有时候谈和、投降,或者说割让土地,这是需要一些很大的道德勇气的。

比如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还有胡适,他们两个通过陈布雷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觉得不能打,应该保养国力,因为跟日本人一打肯定就亡国了,我们建议承认伪满洲国,然后跟日本人划界而治。

当时的那批抗战派就怒了,国民党著名的元老居正号召逮捕胡适,要把他杀了!可是一场淞沪战役打下来,居正就跑去跟蒋介石说:总裁啊,我这岁数也无所谓了,你要是觉得需要出面跟日本人谈判,我出面帮你谈。

你可以想象居正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那就是我不仅当世之名不要,我万世之名也都不要,你们就把我当秦桧好了。只要是为了这个民族,我可以来干这些缺德事儿。所以他是需要勇气担当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罗辑思维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罗辑思维2
上一章下一章

2.PartⅠ奸臣是个稀缺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