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革”中的秦城监狱秘密写作(6)
这诗反映了当时李英儒的昂扬斗志。
放风时李英儒拔来的野花草被没收,在茶缸里养出的蒜苗也被拿走。李英儒便用在脑子里下“盲棋”和作“赶围群”游戏,在写作疲劳时作换脑子的娱乐。
长篇《女游击队长》在1973年冬天进了最紧张的阶段。
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初稿在1973年的年底完成了,历时五个月。李英儒在《资本论》空白的原稿上进行了一遍修改,便誊出清稿。当家人再次来探监,他把稿本放在裤裆里,和家人见面时,他急使眼色。全家都会意,张淑文和女儿分头和两个监视人员交涉,说李英儒面黄肌瘦,应该改善他的生活条件。在儿子进军、家平高大的身材遮挡下,李英儒掏出手抄本,大儿子飞快接过后装入自己衣兜,低声说:“现在它属于我了。谁敢搜身,我跟他拼命!”
进军怀里揣着父亲的手稿,坐进派来接他们探监的小车离开秦城的时候,全家久久沉默不语,不时用目光交流着激动的心。那一叠布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白报纸,仿佛有千钧重,在进军的怀中沉甸甸的,要出惊天动地的巨响,要喷射出烈火和岩浆。
回到家后,全家人围在灯下,悄声讨论,最后决定,根据当时各人的条件况,由母亲和李小龙两人来整理这部小说的文稿。由于张淑文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所以实际上全部工作落在了李小龙身上。
父亲的长达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稿,为了节省纸张,字迹清细,小若蚊虫。
当年,《野火春风斗古城》轰动全国时,他(她)们还仅是孩子,现在,经过“文革”运动中间的杂乱阅读和自我教育,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他们得出了自己的判断:爸爸在长达七年的单身关押和日夜批斗、写检查的环境中,思想已变得禁锢保守,所写下的这部“秘密”小说,竟是如此的“革命”。这令他们惊异,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在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女游击队长》后,李英儒迅速投入了第二部长篇的写作。
这是一部以解放战争和晋察冀土地改革为背景的小说。一改以往浪漫主义为主的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为主要方法,并吸收了中国“传奇”小说的手法。全书用了四个月,又写出30多万字的初稿。初稿写在《资本论》下卷的夹缝和边白上。初稿完成后,又作了修改誊清。1974年11月29日,元旦来临的时候,李英儒完成了《一代青春》的写作。
李英儒在1975年转入了第三部长篇的写作,如果不生意外,在他1975年出狱时,一定会从容写出第三部长篇来。可是,在他刚写完提纲的第一个晚上,门外来了新换防的狱卒。以前的狱卒都认为李英儒在看书、写读哲学的笔记,多次过问,基本上已半合法。可是新来者很认真,向监方领导作了汇报。
第二天早饭后,提前对李英儒进行放风。当他返监,现被褥、灶具凌乱,书报扔了一地,他的稿件连同纸笔全部被没收了。很快,狱方的人进来,向李英儒宣布:从今天起,对他进行连续“查狱”。就这样,一连查了好多次,李英儒身边片纸不留,写作被迫停止了。
但是,他作为写作初稿的《资本论》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李英儒在秦城监狱中写作所用的马克思《资本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宝贵文物。在这上面不仅留下了小说底稿,也记录下他在狱中的生活片断。
在书的边缘,他抄下了马恩语录其中夹杂自我感想:
勇敢前进。恩格斯。任何况下,保持冷静,学会在弹雨袭击下持枪待命。直到冲锋的时候到来(党一声令下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希望你能站在自己三十年的历史上,沉着冷静地看待这些痛苦,就像波拿巴入侵时,金字塔站在自己4000年的高度,沉着冷静地看法军和波拿巴人那样。
我们是近卫军最后那个老人,这有什么关系?我们一定要坚守岗位。子弹呼啸着,朋友倒下去,这是常见的。如果你我能被子弹打中,那没啥,请击中要害,别让我们长时间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