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监禁文学的诗人群像?(4)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是靠了倔强而又坚毅的意志,没有栽入深渊之中。***但是,它的形貌,是被时代的狂风“扭曲”了。这是一幅奇特的画面:在风暴、厄运降临之时,顽强抗争顶住狂风,同时展开着向光明未来飞翔的翅膀。这里概括了“文革”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姿势和共同体验。短短的小诗浓缩了整个“文革”时代知识分子曾进入的精神境界。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41年开始表诗歌,是“七月派”重要成员。1942年表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是他的代表作。解放后,牛汉1954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组长。1955年被划为胡风分子,受过监禁之苦。在“文革”年代,牛汉身历、目睹了许多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感触良深,在1973年秋写下了《悼念一棵枫树》。
那是一棵最高大的枫树,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被伐倒了,附近的村庄、田野都感到、听到了枫树倒下的声响;每一家的窗、瓦,每一棵树、花草、小鸟、蜂和湖边小舟都颤抖了……诗人嗅到枫树的清香,这“芬芳,使人悲伤”,倒下的枫树,“看上去比它站立时候还要雄伟和美丽。”诗人看到了,枫树被锯解后的一圈圈年轮,涌出一圈圈泪珠,树边的山丘仿佛也缩小了许多,低下头颅。
这是一歌颂“生命”的歌,这棵枫树是如此美,美丽生命的毁灭,令人为之心碎。
伐倒了
一棵枫树
伐倒了
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
这是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美丽生命,一个无限依恋大自然的生命。“文革”时代,是一个无视个人价值草菅人命的时代。这有深广历史内涵的诗作,对“文革”中人的悲剧作了深刻描述。
“升华起来吧,我的诗行”
《未表的**诗词》的作者陈明远出身于一个职员家庭,父母都是邮电局的职员,既没有书香世家的门第,也没有文人亲戚。他属于跟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者上初一时,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最初学写的几诗。这些诗表现了50年代红领巾们的生活。
好像那窗口的小鸟,
我的心也醒得很早。
眼睫毛还没有张开,
胸喉就飞涌出歌笑。
——《清晨》
很快陈明远就收到了郭沫若的回信。整整三大张信纸,鼓励他并加以指教:“先要做真正的新人,才可能写得出真正的新诗。……在生活中有感而抒,就自然流露为诗歌……”作者的第一批诗歌,是写在练习本上的,陆续寄给郭沫若后,郭沫若不厌其烦地加以修改、评阅。后来,陈明远把这些诗汇集在起,命名为《练习曲集》。他把数学和诗歌称之为自己生命的两个翅膀。
上高中时,陈明远开始学写古典诗词。有一年暑假,他到北京,常到郭沫若家去玩,并在郭家结识了田汉、老舍。从此,他又有了两位老师,成为他们的小友。田汉对他说:“只要你跟我学填词,保你一学就会。”田汉特意送给他一本《白香词谱》,又介绍他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作为教材。从此陈明远为了打好写新诗的基本功而学写诗词。他不断将其学写古诗词寄给郭、田二位老师,并得到他们的指教。
第一次受到郭、田好评的诗词习作:
忆秦娥·学画马
新学画,
千难万苦能不怕?
全不怕!有朝一日,驯服烈马!
鬃毛抓住火一把,高墙宽涧当心跨。
放心跨——
得心应手,长驰天下!
学到相当程度,田汉又对他提出进一步要求:把自己写的旧诗词改写成新体诗歌。就像把同一幅画面用水墨画和油画两种形式表现出来那样,从中悟得诗的三昧。
1957年夏天,在郭沫若支持下,陈明远开始用白话体诗歌译写郭沫若的旧体诗。从1957年到l962年,在郭沫若亲自指导下,他完成旧诗新译共约300之多。诗稿先后请田汉、老舍、叶以群、白杨等老前辈审阅指正。但郭沫若不同意出版,一直到1964年郭沫若终于为译诗《新潮》集写了《新潮后序》。此时,陈明远已于一年前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从事语声学方面研究工作。《新潮》书稿由叶以群编定准备出版时,文艺界的“四清”整风开始了,于是《新潮》被打入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