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因为敬畏,所以“卑微”(1)
在来到这一座世界级的旅行圣地之前,我自信即将踏上的是一片佛教圣土。***
即便还不至于同中国的大乘佛教两相混淆,仍旧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是原生原始,不掺任何异民族色彩的印度佛教。
只是,观念这种东西,一旦错起来便可能是要离谱到家的。
旅行更多时候,则是能助我们一臂得来消除早已离谱到家了的观念。
印尼是个不折不扣有着全民信仰的国家,据说如无信仰则被视作共产。位居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近八成民众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宗教节日才可放假,民间节日酌放假的法律法规,体现的是宗教在于印尼的至高地位。
大约是在公元十世纪时,印度文明号角响彻全东南亚。经由现如今为印尼第四大岛的爪哇岛传入与其隔海相望的巴厘岛,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就此开始了对于巴厘岛的统治。
时至今日,巴厘岛的居民仍然大多信奉着印度教,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尼国内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区。
巴厘岛的遗世独立,最初即由宗教开端。
岛上民众主要供奉梵天、毗湿奴与湿婆这三大印度教的造物主,即至高神与佛教佛陀释迦牟尼,同时也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诸神。
全岛庙宇达十二多万座,世人称其“千寺之岛”实在太过谦虚。
除却岛上三步一小寺,五步一大庙,甚至家家有家庙,村村设村庙,市市有市庙,店店有店庙,并且大多数建筑物的门都建成是“善恶之门”,门旁则就是庙。
印尼语中“善恶之门”又被成为“阴阳门”、“生死门”。这种门由两半对剖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其锐角朝天,短边着地,造型像中文里的“山”字。门上雕刻繁复图案精美异常。门的两旁各有一尊守护神,分别代表着善与恶。门中间的通道极狭窄,几乎只容单人通过。
巴厘岛人认为魔鬼形态壮硕,为免恶魔侵扰,他们就把门做得窄窄的,让恶魔无法进入。通常善恶门后还有一堵矮墙似的屏风,人要进入必须绕行。“善恶之门”昭示的是巴厘岛人善恶共存、阴阳对易的宇宙观。
巴厘岛的印度教,不同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是一种由印度教的传统教义与巴厘岛的风俗习惯结合产生的宗教,即被称为巴厘岛印度教的阿加玛印度教。
相较起种姓制度的不平等,与诸多民间陋习的因袭礼法仍未能完全被革除的印度教,巴厘岛的印度教则平易得叫人生敬畏。
宗教的力量始终在于人心,能叫人生敬畏的宗教,必定是能上善若水的。
三位一体的梵天、毗湿奴与湿婆神像不过仅具“虚拟”的形象,神坛空无一物,却足以道尽巴厘岛民众敬神的心意。心诚敬奉万物是唯一的必须,正神邪魔同受牲礼绝不偏颇,早晚供奉不得有误。
起初我们还会被这一种随时随地,搁我们眼睛里多少有些“不分场合”的跪拜祭祀举动小小惊到的。
初到岛上之人,很难会不被一块块方格布围起来的事物所吸引。此正是源自民众日常祭拜的祭拜之物,石像、香炉、乃至树木皆有之。因为在巴厘岛人的心中,任何物体之上皆有神灵存在,正所谓万物皆有灵。
正是对自家人不问出身,对外来客不分来处的巴厘岛人,甚至于对神灵都不讲因由的醇良和善如同金子招牌的所心所举,才使得世人皆能在此处暂时搁下身心的。
在我看来,真真可将印度教这种“既是有神论的宗教,又是无神论的宗教,既是多元论的宗教,又是一元论的宗教;既是禁欲主义的宗教,又是纵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宗教信仰,也是生活方式”的“混血”教义,用日常行动变作是最普通的人生道理的,正是巴厘岛人。
也难怪会有种说法是,即便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每年生大小地震数千次多,其中又以爪哇岛先后生的数次强烈地震为甚,而位于其西面的巴厘岛,每每总能逢趋吉避凶不伤分毫,皆是因了无比虔诚的信仰力量所保佑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