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投奔
魏主拓跋焘,可称之为一代雄主。
他覆灭了北方各民族政权,使北方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这可说是至上武功。
他这武功,与南方皇帝刘义隆的文治,有得一比。
而拓跋焘的文治,虽然没有刘义隆的武功那么明显,却也差相仿佛。
拓跋焘出生于公元408年,刘义隆出生于公元407年。两人年龄只差一岁。
拓跋焘会在公元452年寿终,刘义隆会在公元453年死去。也只差一年。
两人都是被谋杀:拓跋焘被自己最宠信的太监弑杀,刘义隆被自己长子、信任的太子弑杀。
可以说,二人结局非常相似:出乎意料。憋屈。悲催。
二人最大区别就是在文治武功是跷跷板关系:刘义隆文治高而武功低,拓跋焘武功高而文治差点。
若是综合评分的话,两人相差不大。
拓跋焘略高些。刘义隆的武功拖后腿,拉分大点。
凭什么说拓跋焘的文治不行呢?
仅拿近几年的两件事来说即是硬伤:全面灭佛;屠灭崔浩等四大汉人士族。
有意思的是,南方宿命对手刘义隆,似乎是为了与拓跋焘般配,恰恰也有两处硬伤:杀檀道济、自毁长城;杀刘义康、打开骨肉相残魔门,终噬自己。
拓跋焘灭佛,引起魏国境内汉人、鲜卑族人一致反感。
而他屠杀四大汉人门阀,使全体汉人感到了危机。
所以,当宋国辅国将军萧斌进驻碻磝,宁朔将军王玄谟困住滑台,太子左卫臧质反包虎牢,建威将军柳元景剑指长安时,魏国境内的汉人,特别是黄河两岸的汉人,有许多人起了归附南方之心。
王玄谟得到的情报没错,不少义士已在赶来滑台城的路上。
这些人分几种情况。
一是刚刚被拓跋焘屠灭的四大汉人士族的余众、亲朋好友家族。
他们过去在魏国属于上等人,如今受崔浩案子影响,现状、前途都不乐观。
听说南朝大军举国伐魏,他们很容易下决心归附南方。
第二种是不受崔浩事件影响,但在魏国朝廷没什么根基的众多小家族。
他们身为汉人,胡人打来后,只能成为被统治阶级。加上衙门没人,受到的欺压更重。
对胡人、汉人谁坐江山,这些人本来抱无所谓态度。但经过了胡人蹂躏,他们觉得可能还是被本族统治要强些。
现在见到有机会摆脱鲜卑人统治,他们便忍痛低价处理或抛弃田产,带上家当、粮食种子,前来投奔南军。
他们想着:让族中年轻人参加宋军攻打魏军的战斗,算是投名状。以此换来南方官府接纳。
第三种就是帮会、武馆、庄子里的年轻汉族人。
生逢乱世,他们的目标就是混社会、捞世界,哪里有出人头地机会就去哪。
现在宋军伐魏,一个机会摆在面前:参加宋军攻打魏军。也许能建功立业、逆天改命。
……
总之,王玄谟大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围困住滑台城,确实给了魏地汉人许多想象空间。
不久,围住滑台城三面的宋军大营外,就来了许多人。
王玄谟下令接待他们。
这些人,有的一色青壮年,一看就是生力军。
有的是整族几百人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有些是一路吆喝、拼凑起来的,地域、性别、年龄比较混杂。
……
王玄谟命令崔勋之、申坦、罗文昌部,对来人一律热忱接待,做好分类。
最重要的是将有生力量与老弱病残分开来。
老弱病残者,让他们先去附近找空的村镇住下来,编民入户,委任什长、里正、乡老,按照邻、里、乡、县模式管理。
将来上报朝廷,由朝廷统一安置。
有生力量则登记造册,按军队什、屯、曲、部编制整军。
不久之后,三位将军加起来,招募了壮丁3000多人。
他们都有简单兵器。有少数人的兵器是正经的刀枪戟槊。
王玄谟命令刘武之,让他将这3000多人打散,重编为六曲。
编好后,给崔勋之、申坦、罗文昌三军各配两曲新兵。按原定方案使用。
第二天,刘武之回来向王玄谟汇报:3000新兵中,有703人属于一个丁姓为主的大家族群,他们不愿分开。
王玄谟简单问询几句,大怒道:“岂有此理!他们以为自己是谁?如果不将他们分开,700多人,那不得给他们屯长、军侯、司马来做?万一将来他们在战场倒戈,700人是可以把战线撕开口子,影响整个占局的。刘将军,你去对他们讲,愿留下来,就服从调配,接受考验,从头积累战功,咱们有国法、军规,不会亏待他们。若不能接受咱们的规矩,那就趁早离开。如果留在咱们军中而又不能守规矩,那对不起,到时就不是斥责几句完事,而是军法伺候。”
刘武之已经料到这位上司不好说话,但没想到对方逻辑缜密、头头是道、滴水不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一时语塞,也找不出丁点反驳借口。于是立正行个军礼,转身走了。
刘武之离开王玄谟大船,感到非常头疼。
那个丁姓及其姻亲、同乡组成的族群,人口不少,有六千多人。
20岁~40岁的青壮,有700多。他们中多数有从军经历,且都表示愿意在军中效力。
他们既然此时决定来投奔宋军,就做好了年轻人到军中效力的准备。
这点也是没得选择的。
不然,宋军干嘛接纳他们?
他们的条件是战后能分到田地,让几族人可以生存。
这一点也符合朝廷规定。
刘宋立国以来,继承了东晋对北方汉人的政策,土地方面对他们一直敞开着大门。
事实上,这时代的荒地非常充足,许多地方还没开发。
人口是国家的本钱。
只要有人,朝廷稍加扶持,让他们开垦荒地,国家今后就能收税,稳赚不赔。
现在让刘武之为难的是:丁家703人不愿分开,而王玄谟将军坚决不同意这点。
刘武之打算找庞秀之合计合计,看能否想出个两全之策。
自从上次对王玄谟建言火攻,被对方驳回后,庞秀之就基本不再主动发言。
围攻滑台城的军队,把后勤军和协战的楼船军都算上,共有九万。
三万主力围住滑台城三面。
垣护之的一万楼船军监视虎牢关方向,同时全面接手对魏国的情报工作、斥候管理。
滑台城河面的船上,还有五万人。
当然,三万是后勤军,他们乘船在黄河~济水~泗水之间来往穿梭,运送给养物资。
刘武之、庞秀之各领一万人,就驻扎在滑台城北门附近的河面上。
庞秀之除了参加王玄谟召集的会议,其余多数时间就在船上督促士兵训练,饮茶、喝酒。
刘武之找到庞秀之,径直在他对面坐下,拿起一只酒杯,自斟自饮了一杯。
庞秀之笑道:“刘将军,我观老兄今天印堂晦暗,做事必定不顺。听我的,今天放下冗务,专心喝几杯。明天旭日升起、紫气东来,咱们再谈军机。”
说话同时,他为对方续满酒杯。
刘武之摇摇头,叹口气,从庞秀之手中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拿着酒杯晃晃,道:“我的命苦,今天只能喝这两杯。否则被监军太监发现,又是啰嗦事。我只问你:丁家兵勇不愿打散,王将军却坚决不答应。你说如何处理?”
庞秀之定住身子想了想,道:“我猜王将军否决的理由暗含杀机,你要是不遵从的话,出了事情,反噬后果你承担不起?!”
刘武之点头:“然也。”
“那就没得商量了。”庞秀之道:“咱们兄弟们平时论事,除非密友谋局,都会心照,尽量避开敏感话题,省得落下把柄、到时招来后患。王将军则不然,他的话充满玄机,处处埋雷。你要不按他的意思来,没事也就罢了,如果出点事,你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我给你出个主意:这些兵勇不是都分给崔勋之他们吗?你按王将军意思做好名册,交给他们仨就完了。至于丁家人是留是走、崔勋之他们收不收到人…你就别过问了。”
说完,庞秀之也不给对方斟酒,只是自顾自举杯慢慢品着。
刘武之听了,思索几息,站起身,拱拱手,一声不吭离开。
过了两天,庞秀之收到消息:丁家及姻亲、同乡6000多人,离开滑台,向碻磝方向去了。
又隔两天,庞秀之在船上,远远望见刘武之在他那边大船甲板上舞槊,一招一式,不紧不慢。
庞秀之摇摇头:六七十斤的铜铁合金槊,你这么慢腾腾舞着,不累吗?
还是说,刘武之的兵器功夫练到出神入化境界了?
一收一发、收发之际牵动天地大势,隔空伤敌,无需原来那种雷霆万钧速度?
庞秀之观看一会,回自己船舱去。
此后每天,总能见到刘武之练槊。
这位心肠热忱、经常跟着王玄谟、帮他张罗杂务的将军,看来也不打算掺和太多事了。
……
这天一早,庞秀之、刘武之同时接到军令:到中军大帐议事。
现在所谓的“中军大帐”,就是指王玄谟的大船主舱。
只不过王玄谟喜欢这样称呼。
二人同时乘小艇过去,路上遇到崔勋之三位将军乘坐的小艇。
五人先后上了大船,彼此寒暄几句。
大伙心中都有点膈应:几万大军围住滑台城后,一仗都没打,就这么河面—陆地、陆地—河面串串门。
这是来搞宋军野练、滑台大团建吗?
五人进了主舱,向主帅王玄谟、监军太监郭维行礼。
落座后,大家都发现自己面前榻几上摆放着两个大梨。
王玄谟:“各位将军别客气,吃吧。这叫滑台大梨,是附近乡绅送来的。我和郭监军尝过了,味道真不错。请、请…”
边说,他边做手势,示意几人别拘谨,随意吃。
庞秀之拿起一个大梨,咬了一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皮薄肉厚,酥脆爽甜,水多而味不寡,满嘴生香。
真是好梨。
另外四人也动手试吃。
接着大家互相看看,一致交口称赞。
王玄谟:“今天传诸位过来,一是通报军情。萧帅把中路军、西路军、梁秦军的进展态势传过来了,让大家听听。二是先锋各营军情交流。大家说说近来情况、有没异动。这三嘛,就是尝尝这滑台大梨。据说这是当地特产,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梨树,产量还不小。老百姓吃不完、卖不掉,有些浪费。咱们既然驻军于此地,是否应该搞好军民关系,为百姓排忧解难?百姓最缺布匹,而咱们的军资中颇有剩余。本将军意思是,咱们拿军需布匹同老百姓换大梨,利用船运便利,将之运到彭城、健康,应该大受欢迎吧。哈哈,各位也发表一下看法…”
王玄谟笑眯眯看看大伙,希望有人先开口说说。
郭维尖着嗓子道:“嗯,本监军觉得,这么好的大梨,应该送往建康,让皇上、皇子们、皇后妃嫔、大臣们都尝尝。”
五位将军都不吭声。
王玄谟看着刘武之问:“刘将军,你觉得郭监军的建议如何?”
“非常在理。”刘武之面不改色道:“这梨堪为贡品。咱们都试过了,哪有不送京城的道理。”
崔勋之道:“末将认为,拿军资换大梨可以,却不能白送出去。否则报账那里过不了关。咱们把梨送到京城后,交接之时,与宫中也好,与朝廷也好,都须算清钱账。一码归一码。”
“崔将军意见妥当。”
“同意。”
“按崔将军这意思来可能好些。”
申坦、罗文昌、庞秀之附和。
王玄谟拍手鼓掌,笑道:“诸位意思,本将军明白了。那就这么办。下面,我们继续今天议程…”
……
军事会议开了半天,通报的消息是大伙都已知道的。
最主要的议程,是讨论、通过了关于军资换大梨的决定。
散会时,王玄谟又给五位将军和郭监军每人派了两个大梨,带回去吃。
*****
萧西风负责的辖区,总人口大概也就100万左右。
和平时期,尤其是适逢所谓“盛世”,人口数就会正增长。
而元嘉时代近30年时间,可以称得上“盛世”
这片区域,每年出生婴儿大约3万。
人口能否正增长,就看死亡人数数量了。
他刚到这里时,平均每天收拢50~60道魂魄。
这样算,一年下来,死亡人数是1.9~2.2万。
以出生婴儿数减之,人口每年净增8千~1.1万。
最近死亡人数上升了,平均每天收到60~70道魂魄。
若一直这样,年人口净增数就下降一成多。
萧西风知道,死亡人数变化,与最近发生的战争、抽丁、借债等事件有关。
婴儿出生之事,是由轮回司管理。
轮回司里一定有阴修负责这片区域。但萧西风从未遇到过。
不知现在婴儿出生数量有没变化。萧西风有些好奇。
他一直留意着,想知道轮回司是如何做事的。但还没遇到契机。